《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pptVIP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一、孔孟 大成至圣“成仁”;亚圣“取义” “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史记》) 冯友兰把孔子比做苏格拉底,孟子比作柏拉图。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曾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老羸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 “观过,斯知仁矣。”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随心所欲不逾矩”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望之不似人君。” “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克己复礼”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 (“天下恶乎定?”) “定于一。” ( “孰能一之?”) “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令民为什伍” “斩首六万”,“斩首七千” “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见牛未见羊”,“君子远庖厨” “乐岁终身饱,凶年不免于死亡” “省刑罚,薄税敛” “尽信书不如无书” (一)、《论语》的文学价值 《论语》记载孔子(前551—前479)及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论语》编辑成书在战国初年。《论语》每篇标题取自首章首句中的两个字,各篇之间没有时间的先后顺序,每篇内各章之间也没有共同的主题。 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它或是纪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是纪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 《论语》这种在对话中说理的形式,直接影响了先秦说理文的体制。但语录体并不是《论语》文学价值的主要方面,《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以及深刻平实、含蓄隽永的语言。 孔子弟子的形象也在《论语》中也有反映,如耿直鲁莽的子路、安贫乐道的颜回、聪明机智的子贡等。 《论语》的文学性体现在以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道理。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庸也》)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述而》) 《论语》言近旨远、词约义丰的说理,形象隽永的语言,使它成为先秦说理文主要的形态。 (二)、《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孟子》七篇主要记录了孟子(前327—前289)的谈话,是孟子和其弟子共同所著。该书反映了孔子以后,最重要的儒学大师孟子对儒家学说的继承和发展,表现了孟子的思想和理论,千百年后,人们仍能清晰地感受到孟子的个性、情感和精神,看到一个大思想家的鲜活形象。这正是《孟子》千百年来一直具有无穷魅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游说诸侯,进行政治活动,宣传自己行王道、施仁政的政治主张,是孟子一生的主要活动内容。在此过程中,孟子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 长于论辩,是《孟子》散文的特征。“予其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滕文公下》) 《孟子》中的论辩文,巧妙灵活地运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运用类比推理,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迂回曲折地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梁惠王下》) “孟子长于譬喻”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气势浩然是《孟子》散文的重要风格特征。这种风格,源于孟子人格修养的力量。 “养气”是指按照人的天赋本心,对仁义道德经久不懈的自我修养,久而久之,这种修养升华出一种至大至刚、充塞于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具有这种“浩然之气”的人,“说大人,则藐之”,在精神上首先压倒对方,能够做到藐视政治权势,鄙夷物质贪欲,气概非凡,刚正不阿,无私无畏。写起文章来,自然就情感激越,辞锋犀利,气势磅礴。正如苏辙所说:“今观其文章,宽厚弘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气盛言宜,孟子内在精神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