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3、经济补偿金的标准:(1)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确定,每满1年支付1个月本人工资的经济补偿金。6个月以上不董事会年的,按1年计算;不满6个月的,支付半个月。(2)劳动者工资高于单位所在设区的市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按照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数额支付,最高不超过12个月。 (七)劳动合同的终止 1、与劳动法第23条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劳动法第23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 2、终止的情形:(1)劳动合同期满;(2)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3)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4)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5)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自行决定提前解散;(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谁主张、谁举证”,与用人单位解除不同。 3、终止的限制:第45条规定,有第42条规定情形,即患职业病或工伤,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医疗期内、女职工在三期内、边疆工作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等,应当延续至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 4、经济补偿。劳动法没有规定终止的经济补偿。第46条规定: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的情形外,劳动合同期满终止的,以及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提前解散的,都应当支付经济补偿。 5、分段计算 (八)劳动合同的附随义务 1、劳动合同一经解除或终止,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即告消灭。但是,劳动关系具有人身性和隶属性的特点,基于诚实信用原则,还必须履行各自的附属义务。 2、用人单位的附随义务:(1)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的证明。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同时出具,并在15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第50条第1款)。(2)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终止的劳动合同文本,至少保存2年备查。(第50条第3款) 3、劳动者的附随义务: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按照诚实信用原则,对其负责的事务或归其保管的物品办理移交手续。9第50条第2款) (四)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1、在劳动者无过错的情况下,出现一定情形时,用人单位不得依据第40条、第41条(提前通知解除、经济性裁员)规定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称为解雇保护。(第42条)(1)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2)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3)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4)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2、但如果以上劳动者具备第39条的情形,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专题八 劳动争议处理 专题九 社会保险及工伤劳动争议处理 社会保险 (Social Insurance) 是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基本养老保险 第三章 基本医疗保险 第四章 工伤保险 第五章 失业保险 第六章 生育保险 第七章 社会保险费征缴 第八章 社会保险基金 第九章 社会保险经办 第十章 社会保险监督 第十一章 法律责任 第十二章 附 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10年10月28日通过,将于2011年7月1日起施行。新颁布《社会保险法》体现五大亮点: 第一个亮点,这是最高国家立法机关首次就社保制度进行立法。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柱性制度, 我国社保制度目前只有单项法规,不同部门、不同地方也出台各自的社保政策,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单位之间的社保制度缺乏衔接。此次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 的社会保险法,首次以立法形式确立了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重点对社会保险的原则、各险种的覆盖范围、社会保险待遇项目和享受条件、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各项社会保险的缴纳领取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第二个亮点,养老、医疗保险将实现异地“漫游”。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不畅,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由于转移接续难,造成劳 动者参保积极性不高,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大量农民工退保。 此次通过的《社会保险法》明确规定,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 年限累计计算;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基本养老金分段计算、统一支付。同时规定了基本医疗保险的转移接续问题:“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医疗保险 关系随本人转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