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网络教育学院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设 计)
题 目:基于MATLAB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设计
学习中心: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层 次: 专科起点本科
专 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年 级: 2010 年 秋 季
学 号: 101132409221
学 生: 王 子 健
指导教师: 唐 兴 波
完成日期: 2012 年 8 月16 日
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设计
摘 要
直接转矩控制(Direct Torgue Control,DTC)系统利用空间矢量的分析方法,直接在定子坐标系下计算和控制交流电动机的磁链和转矩。采用定子磁场定向,直接跟踪定子磁链和转矩。借助于离散的两点式调节(Bang—Bang控制)产生PWM信号,对逆变器的开关状态进行最佳控制,以获得高动态性能的转矩响应。定子磁链运动轨迹近似为圆形的控制方案是,通过实时计算电机转矩与磁链的误差,结合电机定子磁链的空间位置来选择相应的开关矢量。为了能够更好的,更直观的观测圆形磁链轨迹,了解直接转矩控制的特点及其所能达到的效果,本论文在对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的基本原理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圆形磁链轨迹控制方法,建立了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在对磁链、转矩估算模型的分析设计过程中,本文对几种估算模型进行了比较,最终综合了这几种模型的优点,设计出了磁链转矩估算的模型。考虑到实际中对转矩的需要是第一位的,本文制定了优先调节转矩的控制策略,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对转矩的控制,专门设计了转矩的三值调节器,并在电压空间矢量选择上,以优先考虑达到转矩要求。在对磁链、转矩估算模型的分析设计过程中,本文在几种估算模型中选择了磁链转矩估算的模型。考虑到实际中对转矩控制的需要是第一位的,本文制定了优先调节转矩的控制策略。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对转矩的控制,专门设计了转矩的三值调节器,并在电压空间矢量选择上,以优先考虑达到转矩要求。
关键词:直接转矩控制;空间矢量;圆形磁链轨迹;异步电动机;磁链转矩估算
目 录
TOC \o 引言 PAGEREF _Toc333428610 \h 1
1直接转矩控制技术概况 PAGEREF _Toc333428611 \h 2
1.1直接转矩控制技术的产生及应用 PAGEREF _Toc333428612 \h 2
1.2直接转矩控制技术的发展 PAGEREF _Toc333428613 \h 2
1.3论文内容 PAGEREF _Toc333428614 \h 4
2直接转矩控制理论 PAGEREF _Toc333428615 \h 5
2.1概述 PAGEREF _Toc333428616 \h 5
2.2直接转矩控制的基本原理 PAGEREF _Toc333428617 \h 5
2.2.1异步电机动态数学模型 PAGEREF _Toc333428618 \h 5
2.2.2 三相电压型逆变器的输出电压状态 PAGEREF _Toc333428619 \h 7
2.2.3空间电压矢量 PAGEREF _Toc333428620 \h 8
2.2.4异步电机的磁链观测模型 PAGEREF _Toc333428621 \h 9
2.2.5磁链、转矩与空间电压矢量的关系 PAGEREF _Toc333428622 \h 10
2.3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PAGEREF _Toc333428623 \h 12
2.3.1磁链调节器 PAGEREF _Toc333428624 \h 13
2.3.2转矩调节器 PAGEREF _Toc333428625 \h 14
2.3.3磁链扇区划分和确定单元 PAGEREF _Toc333428626 \h 15
2.3.4开关信号选择单元 PAGEREF _Toc333428627 \h 16
2.3.5逆变器的开关频率调节 PAGEREF _Toc333428628 \h 17
2.4 本章小结 PAGEREF _Toc333428629 \h 17
3仿真工具与仿真算法的选择 PAGEREF _Toc333428630 \h 18
3.1 仿真工具的选择 PAGEREF _Toc3334286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