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义务教育北京版(初中二年级)八年级历史上册义和团运动.ppt
义和团运动
一、运动的背景
1.根本原因:19世纪末巨大的民族危机-----
2.重要原因:帝国主义教会势力的猖獗、压迫(材料)
二、运动的兴起
1. 渊源:义和拳
2. 发源地:山东 原因
(1)甲午战争及战后受害最深
(2)教会势力猖獗、肆意欺压百姓
(3)德占胶州湾成为列强瓜分中国起点
(4)农民有一定的组织基础—义和拳
3. 序幕:1898年赵三多领导的冠县起义
4. 活动地区:山东、直隶等省
5. 口号:
反清复明
扶清灭洋
评价
反映出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具有朴素的爱国性,有利于争取官兵、发动人民群众参加义和团运动
消极方面
落后性:“灭洋”是盲目排外
不科学性:“扶清”把救国与保清王朝等 同
麻痹人民 放松了对清王朝的警
惕
6. 组织特点
手段:宗教
自发性,松散性,没有统一的领导机构
1. 清政府的对策
(1)1899派袁世凯绞杀
义和团转移到京津与当地组织联合
(2)由“剿灭”该为“招抚”
材料
义和团纷纷进京津
6月底达到高峰
无力镇压
加以利用控制再进行剿灭
义和团发展的原因:一是自身原因;二客观上是清的“招抚”
义和团的发展
三、义和团的发展
四、八国联军侵华和义和团的抗击
1.八国联军侵华
时间:1900年6月
国家:
统帅:西摩尔
2.义和团的抗击
(1)廊坊、杨村狙击战
侵略军逃回天津
(2)天津保卫战
聂士成战死
天津沦陷,侵略军建立都统衙门,实行殖民统治
(3)北京的战斗
克林德事件,义和团进攻西什库教堂东郊民巷
慈禧西逃,北京陷落,瓦德西设联军司令部
义和团失败
清政府宣战
五、义和团的失败
1.失败的原因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主观原因
自发的没有统一领导、严密的组织
没有科学理论指导,利用迷信手段
对封建统治这认识不清,行动具有盲目性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积极意义
(1)是一次反帝爱国运动
(2)“扶清”是捍卫中华民族的利益;“灭洋”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反映。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精神
(3)粉碎了帝国主义企图瓜分中国的阴谋,防止了列强使中国殖民化的企图(材)
(4)客观上打击了清的统治,推动清末社会改革,促使旧式农运迅速向资级民主革命转变
局限性
(1)以封建迷信形式出现,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严密的组织、明确的纲领,体现出了闭关锁国的国民的落后性
(2)“灭洋”有一定的盲目排外性
(3)对封建统治认识不清,表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六、《辛丑条约》的签定及其危害(图)
1.时间:1901年9月
签定国:11个
(1)是空前大规模勒索,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社会经济的凋敝
(2)“使馆界”是“国中之国”,是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3)控制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4)改外务部,便于清政府能够按照侵略者的意旨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
结论:条约的签定,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从此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赔
划
拆
惩
改
修
第一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进入资本输出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历程
材料一 拳会蔓延,诛不胜诛,不如抚而用之,统以将帅,编入行伍,因其仇教之心,用作果敢之气,化私忿而为公义,缓急可恃,似亦因势利导之一法。
-----军机大臣赵舒翘等人的奏报
材料二 此次义和团民之起,数月之间京城蔓延已遍,其众不下数十万,自兵民以至王公府第,处处皆是,同声与洋教为仇,势不两立。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
------清政府致各省督抚电文
材料一 无论欧美各国,皆无次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给德皇威廉二世的报告
材料二 中国此后仍须以华人制华地,凡有意开通中国之人,应该小心谨慎,团匪之事即可取以为鉴。我英亦不能以待印度待中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义务教育北京版(初中一年级)七年级历史下册PPT:唐朝衰落和五代十国.ppt
- 义务教育北京版(初中一年级)七年级历史下册PPT:宋元时期的商业和城市.ppt
- 义务教育北京版(初中一年级)七年级历史下册PPT:宋元时期的文化.ppt
- 义务教育北京版(初中一年级)七年级历史下册PPT:明朝灭亡与清朝兴起.ppt
- 义务教育北京版(初中一年级)七年级历史下册PPT:明朝的对外关系.ppt
- 义务教育北京版(初中一年级)七年级历史下册PPT:明朝皇权的加强.ppt
- 义务教育北京版(初中一年级)七年级历史下册PPT:明清时期的文化.ppt
- 义务教育北京版(初中一年级)七年级历史下册PPT:明长城和北京城.ppt
- 义务教育北京版(初中一年级)七年级历史下册PPT: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ppt
- 义务教育北京版(初中一年级)七年级历史下册PPT:清朝前期经济的兴盛.ppt
- 义务教育北京版(初中二年级)八年级历史上册争取和平民主.ppt
- 义务教育北京版(初中二年级)八年级历史上册五四运动.ppt
- 义务教育北京版(初中二年级)八年级历史上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ppt
- 义务教育北京版(初中二年级)八年级历史上册北洋军阀的统治.ppt
- 义务教育北京版(初中二年级)八年级历史上册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ppt
- 义务教育北京版(初中二年级)八年级历史上册太平天国运动.ppt
- 义务教育北京版(初中二年级)八年级历史上册抗日战争的胜利.ppt
- 义务教育北京版(初中二年级)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ppt
- 义务教育北京版(初中二年级)八年级历史上册日本侵华与中国开始抗战.ppt
- 义务教育北京版(初中二年级)八年级历史上册民国初期的社会风尚.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