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电镀毛胚注塑成型工艺浅述.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ABS简介 一、ABS的基本组成成份 1. 丙烯腈(A):耐油性、耐化学性 2. 丁二烯(B):冲击韧性 3. 苯乙烯(S):加工性、刚性 二、三种单体的不同配比,并引入添加剂,生产出不同性能的ABS 第二节 ABS工艺特性 一、无明显熔点,通常160℃以上即可成型 二、热稳定性较好,通常270 ℃以上开始分解 三、熔体粘度适中 四、熔体的冷却固化速度比较快 五、有一定的吸水性,约在0.2%-0.5%之间,加工前需要预干燥 六、熔体粘度随料温增高而变小,表现为流动长度增长 二、注射压力:高的射压会带来较大的内应力,高的压力会造成脱模困难,以能正常充满型腔为宜 三、注射速度:除非充模有困难,一般以中、低速度为宜 四、模具温度:模具温度高,制品表面光洁度好,内应力小,但成型周期长、易变形 五、其它工艺要求: 1、原料的预干燥 2、脱模剂的使用:不需要另作表面处理的制品可适当使用脱模剂,但需要作表面处理(如电镀、喷漆等)的制品禁止使用脱模剂,尤其是硅类和硬脂酸类脱模剂 3、后处理:通常情况下可不进行后处理,但如果内应力大到影响到了电镀结合力的情况下,可将制品置于80℃左右的热风循环干燥箱内处理2至4小时,然后在室温底下缓慢冷却;或70℃热水浴1小时左右 第五节 ABS电镀粗化简介 二、化学粗化的方式:通过粗化液的作用使ABS中的B相(丁二烯)被蚀刻掉,而A-S相基本无变化,从而在塑料表面形成无数下宽上窄的燕尾式小孔,一般这种小孔的数量大约要求在60万个/C㎡以上。产生化学镀所需的“投锚效应”,所以要求电镀级的ABS含有一定量的B相,并且要有合适的工艺条件使B相在塑料表面均匀分布。 第六节 常见缺陷及其解决方向 解决问题的方向 模具(如何更符合成型的需求) 材料(如何保证材料的正确与合理) 工艺条件(软硬件) 产品结构(是否有调整的可能) 环境条件(能控制到什么程度) 后处理(补救的措施) 电镀改善(协同进步) 一、流纹 二、波纹 三、麻点(面) 四、料屑 五、银丝 六、排气不良 七、应力不良 八、尺寸变形 谢谢各位! 厦门注塑工业协会 注塑俱乐部QQ群注塑技术部落QQ群联系电话先生 小姐 E-mail:1147137152@ 网址: 加大产品脱模角度、增加顶针数量等 斜顶、顶针、绞牙等脱模受力位置所导致 脱模应力 调整产品结构、工艺改善、额外后处理等 产品结构、模具结构所导致 结构应力 工艺条件调整 料温、模温等不合理所导致 表面应力 解决方法 产生的原因 表现的形式 调整挂点、调整产品外形等 尖点放电效应、挂镀点等 个别尺寸变形 调整挂点、处理结构应力等 挂镀点、产品壁厚不均匀、结构应力等 局部尺寸变形 处理结构应力、调整后处理、电镀温度 结构应力过大、电镀温度过高等 整体尺寸变形 解决方法 产生的原因 表现的形式 厦门注塑技术培训中心 * ABS电镀毛胚注塑成型工艺浅述 七、流动长度随压力增加而增长 第三节 ABS电镀制品设计基本要求 一、制品壁厚:最大流程比190左右 电镀品通常要略厚一些! 二、壁厚的均匀性:厚度不均导致镀层附着力不均匀 三、制品表面平整,避免凹凸,避免尖角 第四节 ABS电镀毛胚成型工艺 一、注射温度 1、温度在合理范围内上升,对充模特别是薄壁产品的充模是有利的 2、电镀品对注射温度的要求更高一些 3、实际加工过程中经常在超过250℃时就开始发现变色 4、温度的上升对拉伸强度略有不利   一、机理:通过粗化使塑料表面呈微观粗糙状态,增大镀层与塑料表面的接触面,并使塑料表面分子断链,形成无数亲水基团,使塑料由憎水变为亲水,从而使电镀的后道工序得以顺利进行。 粗化后表面状况示意图 成型工艺调整 工艺调整不当 进胶口处流纹 改善进胶口的形式 模具设计不当 进胶口处流纹 改善产品的设计、成型工艺调整 产品设计不当 在产品壁厚突变、拐角等处生成的流纹 解决方法 产生的原因 表现的形式 工艺改善、模具结构改善 流程比太长、工艺不合理等导致 料流末端波纹 工艺改善 壁厚太薄导致料流不动所致 壁薄处波纹 模具浇口改善、工艺改善 料流太慢所导致 进胶口处或壁厚处波纹 解决方法 产生的原因 表现的形式 不固定的麻点 大概固定的麻点(面) 完全固定的麻点 表现的形式 材料有问题、生产环境(包括设备等)有问题 模具缺陷、工艺不合理 模具本身的缺陷 产生的原因 检查并改善材料、生产环境等因素 模具改善、工艺改善 模具改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