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諾貝爾獎的由來 諾貝爾(A. Nobel,1833~1896)因發明硝化甘油引爆劑、固體炸藥和膠狀炸藥等,被譽為「炸藥工業之父」。逝世時,留下遺囑將財產作為基金,收入所得頒發給對人類有重大貢獻的人物。 諾貝爾獎(Nobel Prize)創立於1901年,目前 有物理、化學、生理與醫學、文學、和平及經濟獎六項。 頒獎日為諾貝爾逝世紀念日(12月10日)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進行,而和平獎則在挪威首都奧斯陸授獎。 第二節 近年諾貝爾化學獎 研究主題及未來發展 近年諾貝爾化學獎 2009年-核醣體結構和功能之研究 美國科學家維卡特拉曼? 拉瑪克里希南(Venkatraman Ramakrishnan)、 美國科學家湯瑪斯?史泰茲 (Thomas A. Steitz) 以色列科學家阿達?尤納斯 (Ada E. Yonath) 三人共同獲得。 核醣體的功能與結構 他們三人各別都採用以X射線繞射蛋白質晶體的方法繪製3D模型,呈現合成核醣體(ribosome)的成千上萬個原子的位置,對 研究核醣體的結構與功能有巨大貢獻。 核醣體的工作是轉譯去氧核醣核酸(DNA)上所攜帶的複雜基因訊息而生成任務不同的蛋白質。 核醣體在化學層面上構築並控制著生命體,當病菌沒有核醣體的存在時,就無法存活,因此,核醣體結構和功能的相關研究若能應用於醫藥治療,會帶來極大的助益。 2008年-綠色螢光蛋白之研究 日本科學家下村脩 (Osamu Shimomura) 美國科學家馬丁?喬菲(Martin Chalfie) 美國科學家錢永健 (Roger Y. Tsien) 三人共同獲得。 綠色螢光蛋白 下村脩於1962年首先在具有生物螢光的水母(學名為Aequorea victoria)體內發現綠色螢光蛋白,並從體內分離出來 。 喬菲找到將綠色螢光蛋白植入大腸桿菌等載體的方法,使研究者可藉由螢光蛋白追蹤蛋白質的移動機制。 錢永健利用改變胺基酸組成的實驗,發展出綠色螢光蛋白的變體,讓蛋白質能發出各種顏色的光使得現今的研究者能同時讓不同的蛋白質標記上不同顏色,可同歩觀察追蹤多項機制的進行,大幅減少實驗所需時間。 綠色螢光蛋白 透過螢光蛋白的協助,研究者可 以在顯微鏡下追蹤蛋白質分子的 移動,並且觀察它與其他蛋白質 分子的交互作用 。 現代科學家在研究生物機制、疾病感染或癌症轉移時,不必再由前後生物變化,從中猜測可能的轉變及有關的基因或因子;只要植入螢光蛋白,就可直接觀測轉變過程中的相關機制,不但減少時間人力,也大幅提高研究的準確度,為生化醫學開創了一條明亮的道路。 2007-固體表面化學 過程之研究 由德國科學家格哈德?艾特爾 (Gerhard Ertl)獲得此殊榮。 艾特爾在表面化學的研究貢獻主要有三項: 哈伯法製造氨氣的催化反應機制。 氫氣在金屬(如鎳、鈀、鉑)上的吸附 與排列。 一氧化碳在鉑上氧化。 哈伯法製造氨氣的催化反應機制 艾特爾利用現代表面分析工具與技術,顯示出氮氣與氫氣可在鐵的表面被分解成氮原子與氫原子,而氮原子再與氫原子結合產生氨分子,並且推導出氮吸附在鐵表面上的動力學(基本反應步驟速率)和表面鍵結的型式。 此研究發現提高了氨在鐵表面的合成反應效率,使這項技術能夠實際運用在現實社會中,為農業生產帶來了相當巨大的經濟效益。 氫氣與氧氣在金屬上的吸附與排列 艾特爾藉由低能量電子繞射(Low Energy Electron Diffraction)、脫附及光譜技術,並配 合理論模型去分析研究氫氣如何吸附與排列在金屬(如鎳、鈀、鉑)晶格表面上;氧氣如何吸附在金屬鉑,且分解成氧原子,進而與有毒的一氧化碳反應,變成較穩定的二氧化碳。 這些反應的機制、原理使後人繼續延伸、改進 ,才有後來的燃料電池與運用在汽車排氣管中的觸媒轉化器等產品的推出,對於人類生活有重大的貢獻。 2006年-真核細胞轉錄機制之研究 美國科學家羅傑?科恩伯格 (Roger D. Kornberg)獲得此殊榮。 生命體如果想應用儲存在去氧核醣核酸( DNA)內的基因訊息,就必須先將訊息複製備份到傳訊核醣核酸( mRNA, messengerRNA),且傳送到細胞質內,核醣體再利用這些訊息生產各種蛋白質,這個備份過程稱作轉錄(transcription)。科恩伯格解開了這個神秘的轉錄過程。 真核細胞轉錄機制 蛋白質是真正組成生物體及執行功能的主要角色,如果這個轉錄過程被阻斷,所有細胞都會被迫停止製造蛋白質,生物體很快就會死亡。 轉錄的知識有助於瞭解 幹細胞如何在不同器官 中發育成不同種類的特 定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新版VDA6.3-2023过程审核精品教程(培训课件).pptx VIP
- 委外核销调整过滤不到单据.pdf VIP
- 聚乙烯管道工程技术规范.pdf VIP
- Fronius伏能士 TPS 270i C Pulse MIG.MAG电源操作手册.pdf VIP
- 警航无人机培训试题复习测试附答案.doc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毕业论文-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影响因素.docx VIP
- 2025福建莆田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招聘企业员工30名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x
- 汽车产品型号编制规则.pdf VIP
- (新版)城管协管员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VIP
- Premiere视频编辑案例教程第2版(Premiere Pro 2020)PPT完整全套.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