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2高考一轮复习物理(要点命题导向策略)1-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 * * * * * * * * * * * * * * * * * * 解析:在“物体自由下落的速度vt随着下落高度h(位移大小)是均匀变化”的前提下是不可能有 的,所以①式错误. 答案:B 启动加速度a1 4 m/s2 制动加速度a2 8 m/s2 直道最大速度v1 40 m/s 弯道最大速度v2 20 m/s 直道长度x 218 m 3.辨析题:要求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走完一段直道,然后驶入一段半圆形的弯道,但在弯道上行驶时车速不能太快,以免因离心作用而偏出车道,求摩托车在直道上行驶所用的最短时间.有关数据见表格. 4.(2008.全国卷Ⅰ)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间的距离为l1,BC间的距离为l2.一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O与A的距离. 5.原地起跳时,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从开始蹬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称为“加速距离”.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高度”.现有下列数据:人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1=0.50 m,“竖直高度”h1=1.0 m;跳蚤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2=0.00080 m,“竖直高度”h2=0.10 m,假想人具有与跳蚤相等的起跳加速度,而“加速距离”仍为0.50 m,则人上跳的“竖直高度”是多大? 答案:H=62.5 m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课时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疑难详析? 1.由于a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所以at就是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量,再加上初速度v0,就得到t时刻物体运动的速度v,即v=v0+at; 2.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恒定,所以在相同的时间t内速度的变化量at相同; 3.在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x时,如果有时间t参与计算,选用公式x=v0t+ at2比较方便;如果没有时间t,不牵涉到时间的问题,用v2-v=2ax计算比较方便;如果没有加速度a,不牵涉到加速度的问题,用==计算比较方便; 4.以上四个公式中共有五个物理量:x、v、v0、a、t,这五个物理量中只要其中三个物理量确定之后,另外两个就唯一确定了.每个公式中只有其中的四个物理量,当已知某三个而要求另一个时,往往选定一个公式就可以了.这四个公式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包括有往返的情况,对于匀变速曲线运动和变加速运动均不成立. 2.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设T为等分时间间隔, ①1T内、2T内、3T内、…、nT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2 ②1T末、2T末、3T末、…、nT末的速度之比为1∶2∶3∶…∶n ③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第n个T内位移之比为1∶3∶5∶…∶(2n-1) ④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1∶(-1)∶(-)∶…∶(-) 对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将物体的运动看成是从静止开始的反方向的匀加速运动,从而相应地运用这些规律. 3.判断一个直线运动是否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有两种方法.其一,借助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来判断,看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是否都相等,如果都相等则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否则不是;其二,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Δx=aT2(恒量)来判断,即看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其位移之差是否为同一个常数,如果是则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否则就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深化拓展? 1.严格的自由落体运动只在没有空气阻力的空间才存在,如果空气阻力相对重力比较小(实际生活中的重物下落)可近似看作自由落体.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无关,不同质量的物体下落快慢是相同的. 注意:只有从静止开始的自由下落过程才是自由落体运动,从中间选取的一段运动过程不是自由落体运动. 2.用打点计时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时纸带的处理方法 (1)取点原则:如图1所示,从打下的纸带中选取点迹清晰的纸带,舍掉开始比较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位置取一个开始点A,然后每5个计时点(或者说每隔4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B、C、D、E、F、……,这样每两个计数间的时间间隔为T=0.1 s,计算比较方便. (2)长度的测量:利用毫米刻度尺测出各点到A点的距离.算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x1、x2、x3、x4、x5、x6、….由于毫米尺的最小刻度是mm,读数时必须估读到0.1 mm. (3)利用纸带计算速度和加速度的方法 ①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n=, 由此可求任一计数点对应的瞬时速度; ②在匀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自动化专业本科学位论文模板A4-16K-2010-6-25.doc
- 自动化专业本科学位论文模板A4-16K-2010-6-251.doc
- 自动化信息化的资产管理——条码技术与ERP应用的无缝对接综合解决方案.pptx
- -病理学.ppt
- 2012中考数学专题试卷(包含详解答案)《相交线、平行线》提高测试.doc
- 2012中考数学专题试卷(包含详解答案)《统计初步》提高测试.doc
- 2012公共基础知识汇编(建议永久保存).doc
- 2012考研政治哲学背诵精髓_主观题(包含大量考研资料下载网址).doc
- 2012高考一轮复习物理(要点+命题导向+策略) 1-3运动的图象、追及和相遇.ppt
- 2012高考一轮复习物理(要点+命题导向+策略) 2-4力、重力和弹力.ppt
- 《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控制与生态环境监测技术集成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生活化教学中的自主学习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数学网络教学资源优化配置与教学效果提升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阅读策略训练与效果提升策略实践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基于人工智能的初中历史课堂学习困难学生历史素养培养路径优化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历史解释能力培养与初中生历史素养提升的关联性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资源智能推荐冷启动问题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情境创设与教学效果的关系分析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培养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教育大数据安全审计与监管在人工智能教育中的应用: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