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胶囊内镜的自诊断技术与模式的初步研究-中国数字医学.PDFVIP

基于胶囊内镜的自诊断技术与模式的初步研究-中国数字医学.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数字诊疗技术与应用 Digit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基于胶囊内镜的自诊断技术与模式的初步研究 ①②③ ① ② ② ② ② ④ 吕庆文 邹志武 袁伟钊 孙宇千 高园园 刘哲星 刘思德 摘 要 针对现有胶囊内镜检查的一些诊断瓶颈问题,对胶囊内镜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了图像冗余数据的筛除,提高了医 生的阅片速度。实现了基于蓝牙的胶囊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胶囊内镜的“自诊断模式”。 关键词 胶囊内镜 自诊断模式 海量数据 蓝牙通信 Doi:10.3969/j.issn.1673-7571.2015.07.011 [中图分类号] R445;TP399 [文献标识码] A Preliminary Study on Self-diagnosis Technology and Mode Based on Capsule Endoscopy / LV Qing-wen, ZOU Zhi-wu, YUAN Wei-zhao, et al//China Digital Medicine.-2015 10(7): 42 to 45 Abstract Aiming at some bottlenecks in the diagnosis of current capsule endoscopy, the screening of redundant image data is conducted for the massive data produced by capsule endoscopy, which increases the doctors speed of image reading. The bluetooth- based capsule model is realized, and the self-diagnosis mode based on capsule endoscopy is put forward on this ground. Keywords capsule endoscopy, self-diagnosis mode, massive data, bluetooth communication Corresponding author Information Department, Zhujiang Hospit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80, Guangdong Province, P.R.C. 1 概述 以色列科学家Iddan根据一位内科医生讲述的内窥镜检查过程,产生了研制无线内窥镜的最初设想,并于上世纪90年 代获得专利。此后,Given Imaging公司采用该专利技术,生产了世界上第一个胶囊式内窥镜,并投入临床使用。该技术填 [1-3] 补了小肠可视性、无创性检查手段的空白,开创了消化系统无线内窥镜诊断的新纪元 。 但胶囊内窥镜在使用过程中也显现出一些缺陷。现阶段胶囊内窥镜图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图像数据量巨大,处理相对困难 在胶囊内窥镜检查过程中普遍耗时8小时,涉及约50000幅彩色胃肠道图像(不同型号 产品的像素及帧数有所不同)。通过浏览整个检查过程所获取的图像资料进行分析诊断,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即使有经验 的医生完成一例检查也需2小时左右。繁重的工作不但耗费医生宝贵时间,且会使医生感到疲倦,大脑兴奋性下降,对病 变的敏感程度和辨识能力降低,容易导致漏诊。 1.2 图像数据中存在无效图像且图像重复率较高 临床应用显示,拍摄出来的胶囊内窥镜图片有少部分是无效的,是由于光 照不足或曝光不正确产生。这类图像对比度低下,内容无法判读。另外,获得的胶囊内窥镜图片存在大量相似的冗余图 片,影响诊断速度。 1.3 有诊断意义的图片所占比率较小 一般胶囊内窥镜检查产生的消化道内窥镜图像,包含病灶的具有诊断价值的图像往往 只有几十张。诊断时医生需遍历胶囊内窥镜采集的所有图像,找到具有诊断价值的并据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uijiaz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