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语气、情态与句子功能 -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doc

语气、情态与句子功能 -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8 1 - 语气、情态与句子功能类型? ? 本文得到香港理工大学研究项目“Sentence-Final Particles in Chinese – A Cross-Dialect Study of their Functions and Properties”(项目编号为G-U927)、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一般项目“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角色关系及其语言体现”(项目编号:GD10CWW05)和暨南大学人才引进项目“状位述宾短语的句法语义研究”(项目编号的资助,对本刊匿名评审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深表谢忱,文中谬误当有作者负责。 暨南大学 赵春利 香港理工大学 石定栩 提要:汉语语法分析中的语气概念来源复杂,与mood、sentence type/sentence kind、modality这三个英语语法概念都有一定关系。实际上mood是通过形态句法手段来表示说话者表述话语方式的句法范畴,sentence type是通过多种句法手段来表示句子用途的交际功能范畴,而modality则是通过情态动词或情态副词来表示说话者针对命题所做主观判断的语义范畴。为了厘清汉语语气概念的内涵,必须打破汉语语气、句子功能类型和句末助词三者一一对应并循环论证的传统,分开处理。语气是基于词汇句法等多种手段的句法概念,情态是基于逻辑认知的语义概念,句子功能是基于用途的功能概念,口气是基于情感态度的语用概念。汉语的语气是说话者表述话语的方式,可分为与mood对应的直陈、祈使和虚拟三种类型。 关键词:语气、情态、句子功能、口气 1.引言 语气作为独立的语法范畴进入现代语法体系,是从马建忠(1898/1986:536)引进mood范畴,作为“语气”来解释汉语的助字功能开始的。后来刘复(1919/1990:87-89)借用英文sentence type的分类,把汉语语气归纳为与句子功能类型相对应的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类型,而黎锦熙(1924/1992:228)则进一步将句末助词的功能、语气类型与句子功能类型联系起来,并以句末助词作为语气类型的标记。随着形式语义学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modality这一概念被引入汉语语法分析(廖秋忠1989:157),贺阳(1992:59)等学者又将modality的内涵也融入到对语气的诠释中。可以说,汉语语法分析中的语气概念是个大杂烩,既借鉴了mood、sentence type、modality的内涵,又融入了传统的“口气/口吻”等解读,因而与助词功能、句子功能、情态类型以及口气等概念纠缠不清。 为了界定汉语语气的内涵,从而确定语气概念的性质及其类别名称,首先要梳理这一概念演变的历史,并且要追根溯源,根据英语mood、modality、sentence type/sentence kind这三个概念的源头,界定各自的语法性质并厘清其间的关联性。然后再以这三个英语语法范畴为蓝本,结合汉语的语法事实,并打破语气、句子功能类型和句末助词一一对应、循环论证的传统,分别从语法性质、类型名称和内涵定义三个角度分析汉语语气、情态和句子功能类型之间的关系。 2. 汉语语气概念的发展的三个阶段 目前的汉语语法概念体系中,语气的内涵和外延都很模糊,既与传统的“口气/口吻”扯不清关系,又与助词功能、句子功能以及表命题态度的情态掺在一起。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语气这个概念的历史继承和望文生义,另一方面是现代汉语语法分析在不同时期的借鉴和参照,影响最大的是mood、sentence type和modality这三个英语概念。 2.1. 与mood对应而表助词功能的语气概念 清代袁仁林(1710/1989:11)在解释虚字功能时明确地使用了“语气”这一概念,即“凡其句中所用虚字,皆以讬精神而传语气者”。这种“虚字传语气”的思想影响深远,不仅在助词功能与语气概念之间铺设了桥梁,而且为以后汉语语气研究奠定了基本方向。 最早参照西文mood与“动字之尾音变化”之间的关系,构建汉语“语气”与“助字”之间关系的是马建忠(1898/1986:536),他认为:“泰西文字,原于切音,故因声以见意,凡一切动字之尾音,则随语气而为之变。……惟其动字之有变,故无助字一门。助字者,华文所独,所以济夫动字不变之穷”。按照何容(1937/1985:149-150)的解读,马氏一方面在语法意义上把英语的mood与汉语的语气等同起来,另一方面则在句法手段上把英文动字的形变(语法形式)与汉语助字(词类)对等起来,但却没有在语气类型上把英文的mood类型与汉语语气类型简单地对等起来,而是认为“助字所传之语气有二:曰信,曰疑”。如下表所示: 西文 汉语 语法意义 mood 语气 句法手段 动字之尾音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