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广东省普通高中地理水平测复习提纲--删减版.doc

2016广东省普通高中地理水平测复习提纲--删减版.doc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东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 一、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所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a.天体的存在形式: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等 八大行星按距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带)、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结构层次:(右图所示) b.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②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①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②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③有液态水。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a.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b.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c.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 1 \* GB3 ①为地球上生物的生长提供光和热; = 2 \* GB3 ②维持地表温度; = 3 \* GB3 ③大气运动、水循环等运动的主要动力; = 4 \* GB3 ④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d.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e.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发生的大规模的运动。(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耀斑是太阳活动最剧烈的显示。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黑子和耀斑。 f.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 1 \* GB3 ①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②对地球磁场影响:产生“磁暴”现象; = 3 \* GB3 ③产生极光; = 4 \* GB3 ④产生自然灾害:地震、水旱灾害。 (3 )地球运动的意义。 a.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示意图 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自西向东 周期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速度 a.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点均相等,为150/小时。 b.线速度: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减小为0。 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 b.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小时)。 地方时和区时:东多西少,东加西减 (15o/小时,1o/4分钟) 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影响:①河流②大气环流③洋流) c.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长短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H=90 o-∣纬度差∣ (纬度差为:直射点纬度与所求点纬度之间的纬度距离) 四季的划分:北半球春季3、4、5;夏季6、7、8;秋季9、10、11;冬季12、1、2。 五带的形成和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来划分——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 1.3.4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黄赤交角是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目前为23026′。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周年回归运动,移动情况如下图所示: 时间 昼长 北半球 极昼极夜 赤道 太阳直射点 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分 12小时 昼夜等长 无 昼夜等长 赤道 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 由南向北递增 昼长夜短 北极圈及其以北为极昼 昼夜等长 北回归线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秋分 12小时 昼夜等长 无 昼夜等长 赤道 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 由南向北递减 昼短夜长 北极圈及其以北为极夜 昼夜等长 南回归线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4)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a.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 地震波 传播速度 传播介质 穿过不连续面速度变化 横波 慢 固体 穿过莫霍界面横纵波速度均增大;穿过古登堡界面横波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 纵波 快 固体、液体、气体 由里到外依次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地壳与地幔分界线是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分界线是古登堡界面)。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b.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顶部(也可以说是: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 c.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连续但不规则)和生物圈(最活跃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 地壳物质循环。 a.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 岩浆岩:有侵入岩和喷出岩两种形式。典型的侵入岩:花岗岩;喷出岩:玄武岩。 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 变质岩:由变质作用(高温高压)形成,包括大理岩、石英岩、板岩。 b.地壳物质的循环(如右图)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a.内力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地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