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DOC

2019年全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附件 2019年浙江省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根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总站预测,2019年浙江省水稻主要病虫呈偏重发生态势。其中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一代二化螟在单双混栽稻区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其余各代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纹枯病中偏重发生,稻曲病、稻瘟病、恶苗病中等发生,如遇适宜天气,局部流行的风险高。水稻白叶枯病等细菌性病害发生范围有扩大趋势。为做好2019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以保障粮食生产和质量安全为目标,确保水稻重大病虫害不暴发成灾,区域性重大病虫害不造成重大损失,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化学农药利用率持续提高和农药使用量负增长,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绿色防控技术应用覆盖率达到40%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到45%以上。 二、防控策略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分区治理、突出重点”的总体策略,以稻田生态系统为中心,强化区域治理、绿色增效,主攻重大病虫和重发区域,优先应用农业措施、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等绿色防控技术,抓住关键时期,协调应用高效、低风险农药。深入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绿色防控技术专业化服务,促进水稻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治理,保障水稻生产、稻米质量和稻田生态安全。 三、防控措施 (一)分区防控重点。 1.杭嘉湖平原单季稻区。重点防控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纹枯病、稻曲病、恶苗病,关注稻瘟病、大螟、二化螟、稻蓟马等。 2.宁绍、温台沿海平原单双季混栽稻区。早稻重点防控二化螟、纹枯病、恶苗病,关注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单季和连作晚稻重点防控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稻曲病、恶苗病、细菌性基腐病;关注稻瘟病、穗腐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稻蓟马等。 3.金衢盆地单双季混栽稻区。早稻重点防控二化螟、纹枯病、恶苗病,关注稻纵卷叶螟、白背飞虱;单季和连作晚稻重点防控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稻曲病、恶苗病;关注稻瘟病、穗腐病、白叶枯病、叶蝉等。 4.浙西南丘陵山区单季稻区。重点防控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关注二化螟、恶苗病等。 (二)主推技术。 1.农业防治。 (1)选用抗(耐)性品种。选用抗(耐)稻瘟病、稻曲病、水稻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褐飞虱、白背飞虱的水稻品种,避免种植高(易)感品种。 (2)减少插花种植。单双季稻混栽区提倡集中连片种植,尽量避免插花种植,减少二化螟桥梁田。推广集中育供秧,单季稻区视当地实际,适当推迟播种期,宜在5月下旬以后播种,减少二化螟在秧苗上落卵量和灰飞虱的迁入。 (3)稻桩处理。提倡低茬收割,晚稻收获时尽量降低稻桩高度,有条件的稻区开展秸秆粉碎,减少越冬虫量。 (4)翻耕灌水杀蛹。利用螟虫化蛹期抗逆性弱的特点,在越冬代螟虫化蛹高峰期(一般在3月下旬到4月中旬)统一翻耕冬闲田、绿肥田,灌深水浸没稻桩(低茬收割或粉碎稻桩的稻田,也可直接灌深水淹没稻桩)7~10天,降低虫源基数。 (5)健身栽培。加强水肥管理,适时晒田,避免偏施、重施、迟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水稻抗逆性。 2.生态控制。 (1)种植诱虫植物。在稻田机耕路两侧种植诱虫植物香根草,丛间距3-5米,诱集螟虫成虫产卵,减少螟虫种群基数。 (2)种植显花植物。田埂种植芝麻、大豆或波斯菊、硫华菊、三叶草等显花植物,为天敌提供庇护所,保护和提高蜘蛛、蜻蜓、黑肩绿盲蝽、寄生蜂等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的控害能力。 (3)田埂留草。提倡田埂保留禾本科为主的杂草,为天敌提供栖息地,更好发挥稻田生态系统的自然控害作用。 (4)合理品种布局。利用不同遗传背景的水稻品种进行合理布局预防稻瘟病、稻曲病。 3.生物防治。 (1)释放赤眼蜂。在稻田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成虫始盛期释放稻螟赤眼蜂或螟黄赤眼蜂,每代视虫情释放2~3次,间隔3~5天释放一次,每亩每次释放1万头,每亩设置5~8个释放点,释放点间隔约为10~12米。放蜂高度以分蘖期蜂卡高于植株顶端5~20厘米、穗期低于植株顶端5~10厘米为宜。抛撒型释放器可直接投入田间。 (2)稻鸭共育。水稻分蘖初期,将15~20天的雏鸭放入稻田,每亩放鸭10~30只,水稻齐穗时收鸭。通过鸭子的取食活动,减轻纹枯病、稻飞虱、福寿螺和杂草等病虫草的发生为害。 4.物理防治。 (1)物理阻隔育秧。在水稻秧苗期,采用20~40目防虫网或无纺布全程覆盖,阻隔稻飞虱,预防病毒病。 (2)性信息素诱捕。从越冬代二化螟成虫羽化始期开始,全程应用二化螟性信息素诱捕雄性成虫。大面积连片使用,非稻田也要放置,平均每亩1个诱捕器,每个诱捕器间距25米左右,采用外密内疏的布局方法。诱捕器放置高度以水稻分蘖期距地面50cm、穗期高于植株顶端10cm为宜。可选用长效诱芯和干式飞蛾诱捕器。 5.合理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