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价值分析视角下的证明责任分配上下
价值分析视角下的证明责任分配(上)
邓李平
前 言
如果说证明责任被奉为民事诉讼的“脊梁”,那么证明责任分配就是民事诉讼“脊梁的脊梁”,它不仅是民事证据制度的核心问题,也是事关当事人诉讼成效的关键问题,因而其一直为理论界和实务界所关注。在过去的近百年的中,国内外学者都对证明责任分配理论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形成了众多的流派和学说。但由于证明责任分配本身所具有的重要性及复杂性,证明责任分配理论一直没有得到统一。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找到这一问题的根源。
价值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出发点,价值分析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内容,人是万物的尺度,世间万物都应受到人的评判,证明责任分配亦概莫能外。本文正是从这一思路出发,试图重新理解证明分配理论,并在此基础上确立证明责任分配规则。从所查阅的资料来看,对于这一问题,学界研究却较为缺乏,虽然也有学者曾从价值论的角度论及证明责任分配,而其论述却多集中于证明责任分配的价值目标,且对价值目标的研究,也多是论断式的,缺乏深入、系统的论证。本文试图填补这一空白,希望能在明晰对证明责任分配进行价值分析的基本路径的基础上,在明确证明责任分配价值目标的前提下,从价值论的角度对现在主要学说进行评价,探索证明责任分配更坚实的基础,构建更为理性的证明责任分配体系。
要正确对证明责任进行价值分析,前提是必须对价值有深刻的理解,明确价值分析的基本内容与方法。在本文中,这些都是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笔者对价值规则的产生、世界主要学说逐一进行了评判,进而提出本文的观点,提出构建我国证明责任分配体系的建议——毕竟理论的生命在于实践。
虽然,读研三年及工作一年来,笔者对于证明责任分配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学习、研究证明责任分配理论也一年有余,但对于这种“猜想型”的世界性难题,也可能只是管中窥豹。只希望论文的撰写能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更深入的理解一些问题,如果同时能够促进实务工作,为法治建设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当然更好,即使不能至,心向往之。
第一章 价值分析与证明责任分配
1.1 价值的本质
价值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广泛运用。如,我们看到一本书时可能说:“这本书很有价值”,或者说:“这本书价值不大”;当我们碌碌无为时,可能觉得“活着没有价值”;碰到一件事时,可能心理想:“这件事有价值,应该做”,也可能心中嘀咕:“这件事没有价值,不值得去做”;等等。这说明,在我们的生活中,价值现象随处可见,价值评价随时发生,价值活动已成为人类社会实践的基本内容。
价值,一般意义上讲,相当于英语中Value,法语中的Valeue,德语中的Wert,俄语中的ценность.“价值”这个词与古代梵文和拉丁文中“掩盖、保护、加固”词义有渊源关系,是它派生出“尊敬、敬仰、喜爱”的意思才形成了价值一词的“起掩护和保护作用的,可珍贵的、可尊重的、可重视”的基本含义。 [①]语词,总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含义不断丰富,但也因此,目前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价值一词的内涵尚无定论。国内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国外学术界也是观点各异,这主要是因为价值的本质与定义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国内学者王玉樑同志曾在《论价值本质与价值标准》一文中指出,各国学者对价值本质问题的研究形成三大类型、十大学说。三大类型是主观价值论、客观机械论和主客体关系说;十大学说是意义说、满足需要说、兴趣说、情感说、欲望说、先验性质说、情境说、功能说、有用性说和结果内在性质说。 [②]其中,影响较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③]
1. 客观说(或称物理主义、属性说)。该说认为价值属于客体本身所具有的纯客观的属性,其与主体的需要、追求、感受及评价无关。例如,摩尔认为,“许多事物本身就是善的或恶的”;还有人认为,价值就是对象的和谐性、精巧性;等等。
2. 主观说(或称心理主义、观念主义)。该说认为价值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或心理现象,是与人的需要、欲望、意志、情感、兴趣、偏好等相关的东西,例如,迈农认为,价值是基于快乐的感情;埃伦费尔斯认为,价值是主体的欲求及由此决定的情感体验;桑塔耶那认为,价值是利益和兴趣;等等。
3. 关系说。该说从主客体关系的角度来理解和界定价值的本质,认为价值就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例如,兰菲尔德认为,作为价值的美“既不完全依赖于人的经验,也不完全依赖于被经验的物,它既不是主观的,也不是客观的,既不是一种纯粹智力活动的结果,也不是客观对象的一种固有价值,而是这两方面变化无常的关系,即人的机体与客观对象之间的关系”;孙伟平认为,价值就是在人的实践——认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以主体尺度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观关系,是客体的存在、性质及其运动是否与主体本性、目的和需要等相一致、相适合、相接近的关系。
4.关系属性说。该说认为,价值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行中行工行建行农行交行笔试资料合集强烈推荐.doc
- 人际沟通技巧实战分析金牌培训46页.ppt
- 亿达网玩家真心分享.doc
- 介观物理基础和近期发展几个方面的简单介绍.pdf
- 从1000名在职公事员身上挖掘出来的公事员口试题40题型谜底41必读.doc
- 从1000名在职公事员身上挖掘出来的公事员口试题40题型谜底41资料.doc
- 从IPC分类可机读数据标准ST468的变化着眼IPC查询系统的464646.doc
- 从IPC分类可机读数据标准ST468的变化着眼IPC查询系统的建设464646.doc
- 从中国历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看社会的和谐发展程度.pdf
- 从卡西米尔效应到特斯拉的重力的动态理论.doc
最近下载
- 《机器学习》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环境与国际贸易:绿色贸易的影响PPT课件.pptx VIP
- (教学课件)分类数据分析.ppt VIP
- 纳米二氧化钛.pptx VIP
- 课件--纳米氧化钛光催化材料.ppt VIP
- Christie科视Christie D4K3560 Setup Guide-中文用户手册.pdf
- 重庆工商大学考研真题管理类综合2017.doc VIP
- 重庆工商大学811管理类综合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last.pdf VIP
- 重庆工商大学811管理类综合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docx VIP
- 6hp28 6速自动变速器变速器说明.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