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扫楼道的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洪湖凤舟的社会实践报告 【摘要】对洪湖凤舟的实践调查,了解凤舟的历史沿革、传承情况、保护现状等,对继承、保护和发扬洪湖凤舟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激发洪湖人热爱家乡历史文化,培养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本文就是围绕洪湖凤舟展开叙述的,并表达了对此次社会实践的感悟。 【关键字】洪湖凤舟、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实践。 目的:了解洪湖凤舟的历史沿革、传承情况、保护现状等。 形式:拍照、走访、与村民交流,采访凤舟协会会长。 时间:XX年7月21日 实践者: 地点:洪湖市滨湖办事处乘风村 对象:乘风村村民 基本情况:乘风村地处美丽的洪湖之滨,有着“凤舟之乡”的美誉。我所调查的凤舟就处在此村,该凤舟被列入了湖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也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端午节时,乘风村人就会举办龙舟凤舟大赛,吸引了周边的很多游客。乘风村就是此次社会实践的调查地点。 【正文】 有着“凤舟之乡”美誉的乘风村地处美丽的洪湖之滨,坐拥洪湖大湖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俗话说的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乘风村人历来以水产为生,家家户户都有水船。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之中,乘风村人运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和民间工艺,其中凤舟最为显著。 根据调查和资料得知关于洪湖凤舟的起源有这样一段传说。凤舟起源于洪湖古镇新堤春节期间的元宵踩灯活动。古时踩灯,一般是龙灯在前面,凤凰灯紧随其后。在《清俗志》中记载,清咸丰末年,有个人向慈禧太后参奏:沔阳州新堤镇有“龙抬凤”的花灯活动,此举对太后实在不恭。慈禧见奏章大怒,下旨摘了沔阳知州的顶带,砍了踩灯人的头,并规定,往后元宵踩灯只准凤在前,龙在后;凤在上,龙在下。 在踩灯顺序引起的人头风波之后,恰逢端午节的到来。而新上任的沔阳知州 急派一名文吏到新堤召集各界头名人物开会,会上提出:今年龙舟竞赛必须有一条凤舟,凤舟要比龙舟长,比赛时只许凤舟划赢,不准龙舟夺标。文吏的一席话让士绅们面面相觑。一位士绅起来说:“这事好办,新堤有李氏兄弟二人,都有家传的造舟手艺,现在兄住河东,弟住河西,弟的造舟手艺略高,就让东岸造龙舟,西岸造凤舟。”文吏听后立即拍板,东岸划龙舟,西岸划凤舟,两舟均为黄色。此后,凤舟便被沿袭流传下来,也在传承的过程中越造越漂亮,越来越有荆楚水乡风味了。 凤舟诞生至今,其发展历程是颇为坎坷的。在乘风村里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乘风村,好造孽,一只凤舟锯五截;乘风村,发了财,五截凤舟连起来”,不知起于何时的传唱,却暗含了凤舟的身世。在文革时,从祖上传承下来的凤舟被当做旧文化、旧习俗锯成了五段。而现如今的凤舟是在1989年新造的,1991年便开始参加比赛,为当地的老百姓争得了不少荣誉。后来赛事越来越少,凤舟便一直在岸上闲放着,这一放就差不多数十年。好在近年来国家重视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乘风村人顺应号召,积极申请认定凤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被列入了湖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此后凤舟便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随着洪湖凤舟被澳门特区政府邀请去参加XX年春节“中国大陆传统节气民风民俗展”,洪湖凤舟便走向了全国乃至世界。 在洪湖凤舟的发展过程中,凤舟也形成了自己独具的特点。据凤舟协会的夏会长介绍如今的洪湖凤舟全长米,是全国凤舟中最长的。其舟宽14米,舱口31个,楼子27对,竞渡时需要60人上船,其中,包括踩头1人、指挥1人、鼓手1人、锣手1人、保舶1人、挠手54人。凤舟的尾部用竹蔑絮成五彩色条.中舱竖有两米高的方斗.斗上插着一束柳枝,近看它似个庞大的彩鸟,远看像只色彩斑斓的纹鸟静卧,给人一种独有的美感,这集中体现了乘风村人的集体智慧。 每年的端午节,洪湖内荆河东岸的龙舟和西岸的凤舟,总会举行一场激动人心的擂台赛,以便来祭奠屈原,这是流传下来的习俗。在凤舟下水之前,村民都要进行燃放鞭炮、化纸烧香等祭祀仪式。此仪式由职业的祭祀人给“凤舟”开光祭祀,用鸡血点凤头、画桃符压凤冠等,以示求保一方平安。在凤舟还巢,凤头回望,上岸前还得烧香放鞭。此外,在参加比赛时,参与比赛的乘风村人都要提 前一个星期进行训练。正所谓“成功只为有准备的人”,凤舟在各种赛事中屡战屡胜。 洪湖凤舟从诞生到发展至今,作为一项民族传统的习俗,在湖北洪湖地区传承了120余年,是地域文化与体育的完美结合的民俗体育文化。洪湖凤舟对增强村民的凝聚力,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促进村庄的和谐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如今,乘风村人为了更好的传承与保护凤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美的保护格局。一方面,洪湖凤舟成为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省文物局的特别关注,受到了重点保护;另一方面,洪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