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性到人性—大足石刻艺术风格浅析 -毕业论文.doc

从神性到人性—大足石刻艺术风格浅析 -毕业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标题】从神性到人性—大足石刻艺术风格浅析 【作者】唐 曼 曼 【关键词】大足石刻??神像人性化??世俗化??艺术特色 【指导老师】付 平 凡 【专业】美术学 【正文】 引言 大足石刻几百年来在四川民间一直很有名,有“上朝峨嵋,下朝宝顶”的美誉,随着近年旅游开发的加快,大足石刻的文化价值逐渐被引起重视,(如图1.1)表现内容贴近生活,反映世俗信仰惩恶扬善、规范行为的义理要求,具有社会教化作用。其浓厚的世俗信仰,淳朴的生活气息,运用写实与夸张互补的手法,传情达意,赋予不同人物不同性格特征,传神写心,善恶、美丑对比强烈。将艺术、宗教、科学、自然巧妙结合,融合了神秘、自然、典雅的元素,突破了一些宗教雕塑的旧程式,人神合一,极富中国特色,也标志着我国造像技法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解放后大足石刻受到国家的保护和重视,大足石刻造像保护较完整,地域分布较集中,(如图1.2)为课题提供大量可考察研究的原始资料,近年对大足石刻的研究逐渐系统化,专业化,涌现了大量研究成果,使该课题的研究具备必要的客观条件,对大足石刻的研究过程,可以说同时是我们了解宋代民族文化及其宗教文化发展轨迹的过程. 一、宗教艺术的普遍规律 首先应该从它的定义入手,宗教艺术是以表现宗教观念,宣扬宗教教理,跟宗教仪式结合在一起或者以宗教崇拜为目的的艺术,它是宗教观念,宗教情感,宗教精神,宗教仪式与艺术形式的结合。①在原始社会,宗教与艺术浑然一体。原始人认为神灵主宰一切,他们生产和生活中的各种重大事件往往以宗教性的活动或仪式作为开端或结束,形形色色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及巫术等初级形式的宗教活动,是人类原始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始艺术反映了这些活动,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在宗教影响艺术的同时,艺术也对宗教产生反作用。在历史上,艺术作为宗教的宣传手段,对于宗教的广泛传播和宗教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艺术对宗教的作用也具有两面性,世俗艺术的发展,特别是无神论的或者反宗教的艺术的发展和传播,起到抑制宗教发展的作用。宗教艺术是宗教与艺术的结合,是宗教思想和情感的艺术表现。宗教艺术的题材虽然取材于宗教,但它的根子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宗教艺术与世俗艺术并立并存,并且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在现代社会,由于世俗艺术的强烈影响,宗教艺术也出现了多样化和现代化的趋势。从宗教艺术发展史看,宗教的神圣与现实的世俗性不是完全对立的,在宗教艺术中,神圣与世俗的矛盾常通过艺术的描写达到协调一致,宗教艺术的世俗化体现了人类快乐的基本本能及其对欲望的追求,民间的世俗意识也深深影响到宗教艺术的世俗化,如宗教艺术与民间节日,风俗相结合,宗教故事在民间产生的变异等等,使宗教艺术得到“俗”的改造,宗教艺术的审美造型也仍然采用世俗的方式来进行,世俗化的渗透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宗教艺术美学效果与宗教效果的创造。 从宗教的目的与要求看宗教的规律,宗教总是把天国的神圣与现实的世俗相对立的,宗教所孜孜追求的就是要灭绝世俗的享受,宣传的就是尘世的琐屑与卑下,以衬托出天国的神圣与美好。宗教的这些目的与要求决定了宗教艺术艺术普遍以反对感官享受,反对理性思考为基本特征,就其造型而论,宗教艺术作品的形象并不完善,甚至基本形体比例与神态都不符合实际,宗教艺术中的形象徒有精神躯壳,失去丰满的肌体,但是,宗教在创建自己的教义体系和弘教时,却不可能与现实的世俗社会相脱离,而且宗教想象所创造的神圣形象与神圣境界也可能毫无现实社会的影响存在。相反,为了推销教义并使其为普通民众所接受,宗教还要有意识地与世俗社会相适应,并选择恰当的宣传方式。宗教与艺术是一个相互不可分离的混合,宗教艺术的世俗化还表现在神与凡人的融合性上。其中世俗化倾向是不言而喻的,不管怎么说,宗教艺术始终表现出追求神圣与肯定世俗的矛盾。 二、大足石刻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 自然环境 大足建县于唐,距离重庆市区162公里,全县面积约1400平方公里。大足建县于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如图2.1)大足县城,村庄池塘,茶圃竹林,一派田园风光,大足之名原本蕴涵“大丰大足”之意,各种资源丰富,大足石刻地处川中丘陵与川东褶皱山的交接地带,其石质为砂岩,坚硬适度,很宜于雕刻,因受岩性影响及河水侵蚀作用,境内小溪流淌,山峦起伏,峰回路转,梯田层叠,周围古木葱郁,寺庙参差,是摩崖造像的理想境地。????????????????????????????????????? (二)社会经济 晚唐五代,格局大乱,惟独蜀中地处西南,相对安定,更兼物产丰饶,汉族士人多避难于此,促进了蜀中文化的发展,当时盛极一时的佛教艺术也走向没落,中原地区的石窟营建逐渐停息的时候,以大足为代表的四川石刻艺术异军突起,创造了石窟艺术的最后辉煌。 (二) 人文地理 大足一带属于多山丘陵地区,人文性格清秀内向,婉约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