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驾驶模拟器开发智慧型运输系统实验平台之软硬体规.pptVIP

应用驾驶模拟器开发智慧型运输系统实验平台之软硬体规.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應用駕駛模擬器開發智慧型運輸系統實驗平臺之軟硬體規劃設計 國立中央大學車輛行車事故鑑定研究中心 簡報大綱 緒論 文獻回顧 駕駛分心與工作負荷評估 駕駛績效與安全評估 駕駛模擬器實驗平台規劃 駕駛模擬器實驗平台之應用 結論與未來建議 一、緒論(1/3) 研究背景 駕駛模擬器可降低成本、增加實驗項目、保證實驗的重現性,更可利用虛擬實境模擬各種危險情境以補實車試驗之不足。 駕駛模擬器能從傳統道路交通工程安全角度探討人、車、路和環境間相互關係,且能協助發展智慧型運輸系統(ITS)相關技術,包括產品之設計、製造到實際的道路使用等過程。 智慧型運輸系統之使用會影響駕駛工作負荷及駕駛安全。 一、緒論(2/3) 研究目的 應用駕駛模擬器開發智慧型運輸系統實驗平臺。 針對國內人因特性建立駕駛安全及駕駛工作負荷評估系統,並持續擴充運研所相關軟硬體設備,以增加駕駛安全與工作負荷的量測與評量分析能力。 進行駕駛模擬器之實務課題研究,包括變換車道可接受間距、防撞系統與交通工程設施等。 一、緒論(3/3) 研究流程 二、文獻回顧(1/5) 駕駛模擬器系統驗證 座艙與平台資料項目:油門、煞車、方向盤、Roll和Yaw角速度、側向加速度、縱向加速度、橫向加速度等。 駕駛模擬器系統驗證之項目:文字視覺校正、側向位置、縱向位置、側向位置、車速、煞車反應時間、釋放油門時間、初始轉向時間、變換車道、引擎速度等。 駕駛過程之人車路系統反應 二、文獻回顧(2/5) 駕駛工作負荷分析 主要作業量測項目 與人有關:感知與反應時間、煞車反應時間、加減速區的時間、變換車道時間、事故次數、旅行距離、煞車次數、超過反應、遺漏反應、車頭距(Headway)、鄰近車道前車車頭間距(Lead)、鄰近車道後車車頭間距(Lag) 、失誤次數等。 與車有關:縱向速率、車速變化量、方向盤轉動變化量、速度變化標準差等。 與路有關:平均位置、車道偏差、平均偏移、最大偏移量和偏移量標準差、RMS、壓標線時間、變換車道之橫向位移量和縱向位移量等。 二、文獻回顧(2/5) 次要作業方法 非數學問題、數字問題、使用行動電話、操作CD或廣播、打開窗戶、使用雨刷、查看油表、與旁人交談、視覺反應偵測、PDT等。 生理量測 離開駕駛視線次數、總瞥視時間、總視覺時間、看後視鏡頻率、平均心率率增量、R-R波間距、心率變異量、眨眼率、呼吸頻率、體表血流量、表皮皮膚傳導回應、表皮皮膚傳導水準、肌肉電阻、體溫等。 主觀評量 疲勞、工作困難度、緊張、身體不適、心智需求、體力需求、時間需求、績效、努力、挫折程度、心智努力負荷、駕駛者需求、時間壓力、不可靠的感覺、行為、整體難度等。 二、文獻回顧(4/5) 駕駛績效和安全評估指標 駕駛績效評估指標 Cooper等人重視的評估指標為轉向車與直行車之車間距的大小及最小碰撞時間。 FHWA提出的駕駛績效評估指標為縱向車頭距、速度、路口判斷與決策、操控時間、橫向車間距、車禍迴避的能力、車輛在車道的位置。 安全評估指標 可參考國際組織標準與規範,如SAE J2399、SAE J2400、SAE J2396、SAE J2365、ISO 15007。 FHWA提出安全評估指標為碰撞時間(TTC)與迴避時間(TTA)。 ITS相關課題 先進車輛控制與安全服務(AVCSS) 資訊顯示方式 1.視覺:LCD和HUD。 2.聽覺:語音和聲響。 二、文獻回顧(5/5) 先進旅行者資訊系統(ATIS) 資訊呈現方式:傳統紙製資訊、文字圖像、語音、文字圖像混合語音。 文字圖像資訊內容:路線多寡、資訊複雜程度、地圖比例尺大小、字體大小。 語音資訊內容:資訊複雜程度、通訊時間長短。 車機位置:LCD(上、下、中)和HUD(左、右)。 電子付費系統 Tagaki:警示信號柱應距離車輛會合點(merging point,於收費站前方)約170~200m並考慮駕駛者損失時間,聲音的資訊應該提供3~5秒,以避免急遽變換車道或煞車所造成的不良影響。 交控設施 Noyce :採用閃箭頭黃燈的左轉指示的確可減少駕駛者左轉的疑慮。 Dissanayake :停車再開標誌(Stop Sign)尺寸愈大的標誌所需的反應距離較短。 三、駕駛分心與工作負荷評估 (1/5) 駕駛工作負荷與分心評估架構 三、駕駛分心與工作負荷評估 (2/5) 駕駛工作負荷和分心對駕駛績效影響評估 三、駕駛分心與工作負荷評估 (3/5) 視覺負荷評量 靜態中視覺評量方法與評量標準 車輛行駛中視覺評量標準 1.一次的瞥視時間:不能超過2秒。 2.總視覺偏移次數:不能超過10次。 三、駕駛分心與工作負荷評估 (4/5) 視覺聽覺手動之系統設計原則 瞥視視覺(如看LCD):水平向右40度內及側向向下30度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