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课《序二篇》 季羡林 陈省身 一、焦点问题 中西文化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有什么不同的倾向? 其各自的利弊是什么? 序言的文体特征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二、从所序之书谈起 二、从所序之书谈起 2. 《庄子显灵记》 二、从所序之书谈起 二、从所序之书谈起 三、大师的对话——关于“天人合一” 1.《序二篇》的核心思想及其微妙差异 这是一篇有趣的文章,两位大师在为同一本书写作的序言中,展开了一场关于“天人合一”的对话。 两位大师从文、理,中、西不同文化立场上展开了一场简短却深刻的对话。 三、大师的对话——关于“天人合一” 三、大师的对话——关于“天人合一” 三、大师的对话——关于“天人合一” 四、写作特点分析 四、写作特点分析 四、写作特点分析 五、思考与讨论 1.两篇序中都有关于人与自然、人类文明前景的深刻言论,你最受启发的是哪几句? 2.你怎样评价“人定胜天”一类的口号? 3.两篇序言中都提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但角度有所不同。请分别归纳,并谈谈你的看法。 * * 祖籍江苏南通人,1938年生人,自幼喜欢历史和绘画。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著名画家。 用白描手法创作的历史人物画像线条内含丰韵,独具风骨。作品《丽人行》曾在香港拍出1200多万元。 1. 范曾其人 范曾近年写作甚丰: 如《范曾谈艺录》、《范曾诗稿》、《范曾散文三十三篇》、《画外话·范曾卷》、《庄子显灵记》等相继问世。 2. 《庄子显灵记》 对话体。 虚拟庄子与太始、爱因斯坦、海德格尔、毕加索、柏拉图及范伯子的辩难, 寻究宇宙与自然的起始,探讨生命与死亡的真谛,辩驳善恶与美丑的分际,诘问克隆与工具主义的非理性冲动。 二、从所序之书谈起 3. 季羡林 季羡林 (1911- ) 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对佛教、梵文文学等研究均作出重要贡献。 “希腊文化延续发展为西方文化,欧美都属于西方文化的范畴,而中国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构成了东方文化。而思维模式是一切文化的基础,思维模式的不同,是不同文化体系的根本不同,东方的思维模式是综合的,西方的思维模式则是分析的。” 陈省身(—2004)是国际著名数学家,微分几何大师。 1930 年毕业于南开大学数学系。 1984 年,陈省身获得数学界的最高奖——沃尔夫奖,证书上写道:“此奖授予陈省身,因为他在整体微分几何上的卓越成就,其影响遍及整个数学。” 1975 年,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赋诗赞扬: 天衣岂无缝,匠心剪接成。 浑然归一体,广邃妙绝伦。 造化爱几何,四力纤维能。 千古存心事,欧高黎嘉陈。 4. 陈省身 2.季羡林——鲜明的“天人合一”观与“文化互补”论 “中国人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具体表现在天与人的关系上。”——“天人本是合一的。但由于人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道德规范,使人丧失了原来的自然本性,变得与自然不协调。人类行的目的,便是“绝圣弃智”,打碎这些加于人身的藩篱,将人性解放出来,重新复归于自然,达到一种“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 人类自从成为“万物之灵”后,最重要的任务是正确处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我称之为“天人关系”。 3.陈省身——对中国文化偏弊的含蓄批评及“文化对话”论 五百年的伟大的科学进展,开启了我们对自然的了解,也因此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我们同五百年前的人已不是同一种动物了。 注重“天人合一”,注重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确有重视人与自然统一的合理因素,但它不利于认识人与自然,使人屈服于自然、个体屈服于群体、感性屈从于理性,同样不利于人的生存与发展。 中西文化的不容,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春秋时代。 东西方两种文化代表了人类认识与思维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 4.结论是什么? 既不能停留于忽视人与自然统一性的阶段,受物压迫的阶段; 更不能倒退到与自然“浑然一体”的阶段,受礼压迫的阶段。 而是取两者之长,弃两者之短,以建立新的“天人合一”。 1. 序文的文体特征和写作规范 古代的序文范围比较广,大体可分两类: 现在的序文只是诗文篇章前的应用类文字,主要是写在成本的著作前面。 叙 赠序、寿序 2.季氏《序》的特点 大处落笔,卒章点题 言简意富,举重若轻 3.陈氏《序》的特点 若即若离,旁敲侧击 辞约旨远,意在言外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