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灣常見魚類 高體鰟鮍【牛屎鯽仔】 學 名:Rhodeus ocellatus (Kner, 1867 )分類歸屬:鯉科 (Cyprinidae) , 鱊亞科 (Acheilognathinae ) 台 名:牛屎鯽仔 英 名:Rose bitterling 說 明: 雌性常見的小魚,成魚通常只有 3 ~ 5 公分長,棲息於輕、中度污染的平緩河流或湖沼,主食有機碎屑與小型生物。口端位,無鬚,側線短而不完全,魚體略呈菱形,背鰭上有塊明顯黑斑,雌雄體色差異大,成熟雄魚體色艷麗,吻端有追星,背鰭黑斑消失,腹都泛黑,眼鮮缸;雌魚體色樸素,有細長之產卵管。繁殖時會將卵產入田蚌體內,幼苗孵化後才離開蚌體,為了爭奪田蚌所在的位置以增加授精機會,雄魚間會彼此衝撞追逐,表現出強烈的領行為。 革條田中鰟鮍【牛屎鯽仔】 學 名:Tanakia himantegus (Günther, 1868) 舊稱革條副鱊 (Paracheilognathus himantegus ) 分類歸屬:鯉科 (Cyprinidae) , 鱊亞科 (Acheilognathinae ) 台 名:牛屎鯽仔 英 名:Taiwan bitterling 說 明: 雌性常見種,棲地及繁殖習性與鱊魚相似,但對水流較有偏好,體型也略大一點,成魚體型約 5 ~ 8 公分。口次下位,鬚一對,側線完全,體型為細長的卵圓形,鰓蓋後方與尾鰭中央有黑斑。繁殖期的雄魚體色鮮艷,吻端有追星,腹部泛黑,眼鮮紅,為爭奪田蚌有強烈的領域行為;雌魚體色樸素,具產卵管。肉食傾向較鱊魚強,除有機碎屑外,亦會挖掘底砂以其間的各種生物為食。 台灣銀鮈 (飯島氏銀鮈、飯島氏頜鬚鮈)【車栓子】 學 名:Squalidus iijimae (Oshima, 1919 ) 分類歸屬:鯉科 (Cyprinidae) , 鮈亞科 (Gobioninae ) 台 名:車栓子 英 名:Taiwan gudgeon 說 明: 產於台灣中北部,棲於水深流速低的潭區內,屬於較罕見的種類。成魚體長約在 8 ~ 10 公分左右,口次下位,鬚一對,體側布滿細小黑點,並有一條明亮金色縱紋。喜歡躲在水底障礙物間,翻攪底層砂礫,以藏身其間之小型水生昆蟲或蝦蚤類為食,喜數十尾成群地共同活動。 明潭吻鰕虎【狗甘仔、苦甘仔】 學 名:Rhinogobius candidianus Regan, 1908 ) 分類歸屬:鰕虎科 (Gobiidae ) 台 名:狗甘仔、苦甘仔 英 名:Common freshwater goby 說 明: 雌性自宜蘭到南投的河流都普遍可見,適應力強,體色呈暗橙色或棕色,部份個體體側有 6 ~ 7 塊斑紋,腹都灰色,抱卵雌魚為暗藍色,頰部自眼球前方伸出兩條紅色紋,雄魚的紅紋較雌魚短,但吻部較為寬長,雌魚胸鰭基部有一暗色斑,雄魚此斑不顯或缺乏。腹鰭癒合成吸盤狀,因此可棲息於激流中。性格兇猛,以小型水生昆蟲魚蝦等為食。築巢於石頭下方,雌魚產卵於洞穴頂部後,親魚會守候幼魚孵化,幼魚孵化後隨水流進入下游河口或海中,成長後再往上游回溯,除此種迥遊型態外,也有完全行陸封繁殖者。 台灣鮭魚【台灣鱒、梨山鱒、次高山鱒】 台灣陸封型原生種,特有亞種。 學 名: Oncorhynchus masou formosanum (JORDAN et OSHIMA ) 生態習性: 本種魚類原為溯河產卵之迴游性魚類,但台灣特有亞種已變成陸封型初級性淡水魚,本種僅能存活於水溫低於 18°C 的清澈溪流中。肉食性,主要以蜉蝣、石蠶等水生昆蟲為食。 分布狀況: 本種僅分布於大甲溪上游,海拔 1,500M 以上的溪流 (七家灣溪) ,野外族群稀少,已公告為“瀕臨絕種之保育類野生動物”。 蓋班鬥魚【三班、台灣鬥魚】 台灣原生種。 學 名: Macropodus opercularis (LINNAEUS ) 生態習性: 本種為初級性淡水魚,喜棲息於河溝、池沼、稻田等水草茂盛之靜止水域中,性喜好鬥,主要以浮游生物及昆蟲幼蟲為食。 分布狀況: 原本廣泛分布於台灣本島北、中、南各地之平原區,現除少數地區外,已極罕見,由於數量稀少,已被列為“珍貴稀有之保育類野生動物”。 台灣馬口魚【山漣仔、一枝花】 台灣原生種,特有種。 學 名: Candidia barbata (REGAN ) 生態習性: 本種為初級性淡水魚,性喜冷水域,多棲息於河川中、上游及其支流,善跳躍,雜食性,生性貪吃。 分布狀況: 台灣全島西部各河川中、上游及小支流中。 粗首鱲【溪哥、苦槽仔、闊嘴郎 (雄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