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并器内颗粒聚团数值模拟.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7卷第4期  东 北 电 力 大 学 学 报 Vol.37,No.4 2017年8月 Journal Of Northeast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Aug. ,2017 - - - 文章编号:1005 2992(2017)04 0052 04 聚并器内颗粒聚团数值模拟 郑建祥,王京阳,许  帅 (东北电力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2) 摘      要:湍流聚并技术能使小颗粒长大成大颗粒从而提高传统除尘器对超细颗粒的捕捉效率来减 少超细颗粒的排放量。 用欧拉双流体模型耦合力平衡模型(通过用户自定义函数(UDF)引入)对聚并 器进行数值模拟。 模拟了聚并器内聚团的长大;计算了聚并器出口不同位置处的固相体积分数、聚团尺 寸以及聚团尺寸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模拟结果显示:涡片有助于聚团的形成;形成聚团后固相总的体积 分数减小,尺寸较大的聚团对应的速度较小。 关 键 词:超细颗粒;力平衡模型;双流体模型;湍流聚并 中图分类号:X701.2        文献标识码:A 可吸入颗粒尤其是超细颗粒易逃逸到大气中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所以对其 捕捉是除尘技术重点发展目标。 湍流聚并技术一方面能使小颗粒团聚成大颗粒从而提高对超细颗粒的 捕捉效率;另一方面具有操作简单,投资、运行成本低,较易实现工业化等优点。 所以,越来越受到学者 的重视和青睐。 我国对湍流团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涡结构的开发以及颗粒聚团数值模拟方面。 鉴别小颗粒是否 发生团聚长大成大颗粒主要有两种方法:(1)数值模拟(或实验)前后不同粒径颗粒数是否发生变化。 [1] 刘忠等 采用双流体模型和颗粒群平衡模型(PBM)进行耦合计算,结果显示小颗粒数目减少,大颗粒 [2] 数目增多;陈亚伟等 采用离散方法结合O’Rouekr碰撞运算法则模拟颗粒的碰撞与凝并过程,得出相 [3] 同的结果;陈冬林等 通过实验研究,得出在聚并器中,超细颗粒粘附在较大的颗粒上形成了新的大颗 粒,使超细颗粒数量减少,大颗粒数量增加。 (2)直接计算聚团直径,其计算方法主要有力平衡法和能 - - [4 5] [6 7] 量平衡法。 周涛等 提出了力平衡模型并用其计算了几种颗粒所形成聚团的大小;郑建祥等 采用 [8] 双流体方法结合力平衡模型计算了聚团当量直径;邹正等 采用同样的方法计算了聚团当量直径。 因为力平衡模型能从宏观角度体现每一个网格中聚团当量直径的变化过程,所以本文通过用户自 定义函数(UDF)将其读入FLUENT 中同Euler双流体模型进行耦合计算对聚并器进行数值模拟,为以 后的实验研究提供有益的尝试。 1  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 本文运用FLUENT软件进行计算,采用双流体模型计算气相和颗粒相的运动情况,通过用户自定义 函数(UDF)引入力平衡模型计算颗粒聚并形成的聚团尺寸。 采用力平衡模型计算聚团尺寸:假定聚团 - - 收稿日期:2017 03 12 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发展项目(201101109);吉林市科技发展项目;吉林省教育 厅“十三五”科研项目(吉教科合字 [2016]第81号) - 作者简介:郑建祥(1977 ),男,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气固两相流动特性研究. 电子邮箱(郑建祥);863872128@(王京阳);382162667@(许帅) 第4 期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