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沙漠治沙心得体会
《向沙漠进军》读后感 苏州市三元实验小学五班沈希舟 《向沙漠进军》是竺可桢爷爷的一篇著作,他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他关心气候,关注自然条件。文章中提到: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千百年来,人类和沙漠的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啊,即使是科学技术无比发达的今天,我们都不得不承认沙漠的可怕和强悍。 怎样保全绿洲,惩治风沙永远是人类向沙漠进军的主旋律。我国的陕西榆林地区在明末清初还是个天然的草原区,但是到了清朝乾隆年间,短短数十年已经使这个地方变成了一个大沙漠。我们不禁要问,何以一个天然草原会成了一个大沙漠呢?当然,不能否认的是:这个地方干旱少雨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却不是决定因素,这个地方并不是在这几十年间才干旱少雨的,而是历来如此,怎么就早不变晚不变,到了乾隆年间成了沙漠?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为因素:原来在那几十年里,人们慢慢从榆林地区移居关外去开垦荒地,原来的广袤草原逐渐荒废,草地变成泥土,泥土经过风吹日晒,沙尘自然到处飞扬。从这个教训当中,我们不难发现防风治沙少不了人类的辛勤劳作,如果听之任之,美丽的草原总有一天会消失殆尽。 这个百年前的鲜活事例,以惨痛的教训告诫我们:人类是可以战胜沙漠的,但是不付出努力的话,沙漠也可以战胜人类!我想: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之一当然是告诉世人防风治沙工作的艰辛和方法,再深入想想,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是不是都应该克服困难,迎难而上,持之以恒呢?我还是一名小学生,对于我来说,学习是头等重要的大事,学习 上我就得具备这样的精神和思想,这和人类防止风沙是一个道理。我们知道滴水穿石的故事,懂得铁杵磨成针的道理,明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原因,那么,我想对我说,对每个学生朋友说:“保持永远向上的学习精神,付出全身心的努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投入,你就是那个学习上的治沙英雄,防风斗士!” 名词解释 1灌丛堆效应:消除风蚀、适度沙埋并有利于适应干旱生境,从而促进灌丛的生长、发育,提高灌丛的保存率,是植物对流沙环境的一种适应方式。 2封山育林育草:是在植被遭到破坏的沙地上,建立某种防护设施,严禁人畜破坏,为天然植物提供休养生息,滋生繁衍的条件,使植被逐渐恢复。3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4立地条件类型:是指那些具有相近似的宜林、宜牧性质,可选用相同的植物种和相似的造林种草技术措施,有着相似的生产能力的许多环境因子的综合。5人工植被的组成:是指构成植物群体的植物种成分及其所占比例6植苗:是一种以苗木为材料进行栽植的方法 7机械沙障:是采用柴、草、树枝、粘土、卵石、板条等材料,在沙面上设置各种形式的障碍物,以此控制风沙流动的方向、速度、结构,改变蚀积状况,达到防风阻沙,改变风的作用力及地貌状况等目的,统称机械沙障,简称沙障或风障。是工程防沙治沙的主要措施。8风力治沙:是以风的动力为基础,人为地干扰、控制风沙的蚀积搬运,因势利导,变害为利的一种治沙方法。 9水力拉沙:是以水为动力,按照需要使沙子进行输移,消除沙害,以改造利用沙漠的一种方法。其实质是利用水力定向控制蚀积搬运,达到除害兴利的目的 10化学固沙:是在流动沙丘上喷洒化学粘结材料,在流沙表面形成覆盖层,或渗入表层沙中,把松散的沙粒粘结起来形成固结层,从而防止风力对沙粒的吹扬和搬运,达到固定流沙,防治沙害的目的。 11化学治沙:是指在风沙环境下,利用化学材料及工艺,在易发生沙害的沙丘或沙质地表建造一层具有一定结构和强度的能够防止风力吹扬,同时又可保持水分和改良沙地性质的固结层,以达到控制和改善沙害环境,提高沙地生产力的目的 12植物治沙:是根据植物对流沙的不同适应与功能,研究在流沙上恢复和建立植被,以取得最佳治理效果的科学。 13植物定居:出现于流沙上的植物,从种子发芽、生长到繁殖的全过程, 14演替:环境质的改变,又反作用于群落,引起群落植物种类、组成、结构等发生变化,从而形成新的群落,新群落产生新环境,又继续发展、演替,导致群落一个又一个的取代序列, 15前挡后拉:在沙丘前方的背风坡脚至丘间低地地段,设置乔、灌木树种,同时在沙丘迎风坡下部配备固沙灌木,形成前挡后拉之势,再利用自然风力削平沙丘上部,使整个沙丘逐渐平缓、固定。 16绿洲防护体系:指在绿洲与沙漠毗连处建立封沙育草带,绿洲边缘营造防沙林带,绿洲内部营造防护林网,对绿洲内部零星分布的流沙,则营造固沙片林,以此形成一个完整的防护体系,这是防风沙危害绿洲的重要措施。 17大苗深植:是针对流动沙丘上的干旱和流沙的活动性两个主要限制因子而设计得到一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