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振兴视角下西北民族地区村民自治的内在需求.PDF

文化振兴视角下西北民族地区村民自治的内在需求.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化振兴视角下西北民族地区村民自治的内在需求.PDF

华 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版) 2019年第2期 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第18卷)     (SOCIAL SCIENCE EDITION)   文化振兴视角下西北民族地区村民 自治的内在需求 吕蕾莉 (甘肃农业大学 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730070) 摘 要:民族地区文化建设是国家精神建构的一部分,也是处理汉族与少数民族“共性”和“个性”的关 键因素。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文化长期以来受到乡村民俗与宗教文化的交互影响,其乡村社会更加复杂, 社会治理更加难以协调,随着现代经济社会对乡村社会的解构,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也发生了流失与变 异,给乡村自治带来了新的局面。研究民族地区乡村传统文化的变迁以及乡村政治的新态势,分析当前 乡村文化对村民自治的各种影响,通过对乡村政治的内在需求研究乡村文化的重建,寻找二者的契合与 互构。 关键词:文化振兴;村民自治;文化重建;乡村善治 中图分类号:D422.6;D6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202(2019)02-0035-12   党的十九大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对我国农村工作的又一次重大战略部署,也是中华民 族强盛起来的基础工程,对乡村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乡村振兴不仅仅是乡村经济的振兴,还包括 乡村的政治振兴和文化振兴。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增长最终取决于经济动力、制度动力与文化动 力的三重合力,此中经济要素是短期表层动力,制度是中期中层动力,而文化是持久深层动力,因 此乡村振兴首先应该是文化振兴。文化是经济社会成长的产物,同时又深刻地反映了经济社会成 长状态,它既具备必然的独立性,又随着经济社会的成长而成长变化。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高速 发展,西北民族地区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加入了流动大军进入了城市,农村的凋零和空壳化使得传 统文化出现了裂变和流失,农村许多传统价值观念被颠覆,功利主义开始盛行,金钱的主导力量带 来了个人主义盛行、传统道德沦丧,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影响了社会稳定和政治经济新秩序的 建立。因此,乡村文化的振兴,是要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合现代民主文化理念,为乡村善治、产 业振兴开辟思想阵地。新的治理理念下的村民自治对乡村文化有了新的需求,这就需要对民族地 区乡村文化进行重建,尊重和发扬民族文化,对传统的礼仪和道德观进行传承与扬弃,实现汉族文 化与民族文化的和谐共养,实现国家对“一统性”与“差异化”矛盾的平衡,也有利于增进民族感情, 加快民族地区发展。 村落文化对村落管理的模式及其发展、发育都有着相当大的影响。西北民族地区的民族文 化,不但有长期以来地域和民俗带来的乡土文化,更有民族地区宗教信仰形成的文化积习,这些文 化与当代的政治文化或是相契合,或是相抵触,而近年来民族地区的人口流动也导致了传统文化 的流失,变更了原本稳定的农村秩序,乡村文化迫切需要整合,如果能合理利用传统乡村文化资源    收稿日期:2018-10-08   DOI:10.7671/j.issn.1672-0202.2019.02.004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13XDJ001);甘肃省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YB092)  作者简介:吕蕾莉(1980—),女,甘肃平凉人,甘肃农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乡村治理。Email: lvll@gsau.edu.cn 36 华 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第2期 中的积极元素,重建农村文化,对于推动农村民主制度建设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西北民族地区乡村传统文化资源 村落传统文化包括“传统品德、风俗习惯、文化崇奉、礼节宗法”等文化元素对人们社会行动的 规范和束缚,这些文化礼教对保持乡村社会秩序起到了重要的“软管理”作用。传统封建社会对农 业经济的维护,没有城乡壁垒,也就无所谓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之别。中国是经历了夏、商、周、秦 代一千多年时间逐步形成了城市与乡村的离散。进入工业社会后形成了城乡二元社会

文档评论(0)

zhongshanmen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