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英学校问道路励志66句(含解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育英学校问道路励志66句 一、学习篇 1.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出自诸葛亮《诫子书》。 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 2.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出自《论语 学而》。 就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就象加工玉器,琢了还得磨,这才叫学问。 3.博学审问,慎思笃行。 出自《礼记·中庸》。 做事要广泛的学习,仔细的探究,谨慎的思考,明确的辨别,最后要切实的去施行。 4.学以聚之,问以辩之。 出自《易经》。 君子通过学习来积累知识,通过讨论来明辩事理,用宽厚的态度处事,用仁义来行事。 5.进学致和,行方思远。 提升学识水平以使心气平和;行为端正,思虑远大。 6.业精于勤,行成于思。 出自韩愈的《劝学解》。 学业的精深在于勤奋,而荒废在于贪玩。 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出自《论语?公长治》。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羞耻,形容虚心好学,不自以为是。 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出自《论语·第七章·述而篇》。 做人要不断学习,不感到厌烦;教育学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 9.温故知新,可以为师。 出自《论语 为政》。 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体会和发现新的东西。形容回顾过去;认识现实。 10.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出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 人只要有毅力,“勤”字当头,就能把事情做成功。 11.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出自《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 时间就像箭一样地穿梭。形容时间过得非常快,警戒人们要珍惜时间。 12.循序渐进,熟读精思。 宋代理学家朱熹的学生汇集他的训导概括归纳出来的读书六法之前两条。循序渐进。它包含三个意思:第一,读书要按一定的次序,不要颠倒;第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安排读书计划并切实遵守它,即量力性原则;第三,读书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不可囫囵吞枣,急于求成。熟读的要求是“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精思的要求是“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1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出自《诗经·小雅·鹤鸣》。 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14.积财千万,无过读书。 出自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技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15.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出自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画诀中:画家六法,一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有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读万卷书是指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行万里路是指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也就是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16.书犹药也,善读医愚。 出自西汉刘向的话,书像药一样,好好读书可以医治愚蠢。 17.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出自西晋历史学家、《三国志》作者陈寿对读书的体会,强调读书的重要性,意思大概是只要一天没有看到书,便没有心情去做其他事了做其他事了。 18.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出自《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明帝时大司农弘农董遇等,亦历注经传,颇传于世。”裴注:《魏略》曰:“初,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19.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谚语无明确出处,意思为制造蜡烛是为了寻求光明,读书是为了追寻其中的道理。 20.生也有涯,知也无涯。 出自《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意思是,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没有边界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失败的。 21.理无专在,学无止境。 出自清·刘开《问说》:“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指学业上是没有尽头的,应奋进不息。 22.身心道理,天地文章。 出自汤显祖(清远道人)为抚州(临川)玉茗堂清远楼自题书联。 身心外别无道理,静中最好寻思; 天地间都是文章,妙处还须自得。 二、修身篇 1.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解释】:世界各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好察迩言,隐恶扬善。 【出处】《礼记·中庸》 【解释】喜欢问问题,并且能够明察分析浅近的话。隐恶扬善,指不谈人的坏处,光宣扬人的好处。 3.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出处】述而第七19则“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爰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解释】用功学习,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 4.独学无友,孤陋寡闻。 【出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解释】如果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就必然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古今

文档评论(0)

ygxt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