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走进碑林参观总结报告
教学参观之碑林 XX年3月17日,我们在辅导员的带领下参观了西安碑林博物馆。我们受益匪浅,既增加了知识又丰富了课余生活,特别是西安碑林博物馆。雄壮的石碑,精美绝伦的文字,形态各异的书法,无不深深的吸引我。西安碑林始创于北宋哲宗元祐二年,收藏了汉代至近代的碑石、墓志铭等千余件。藏品之多,各碑价值之高,让人叹为观止。走进碑林,你可以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身心舒畅,似乎进入仙境。 走进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大的是一座奇特的木牌坊,它以12根红木为支撑,三层棋行斗檐式木质结构,拔地而起,其上有彩绘图案和美妙的二龙戏珠,这是明代建筑,即太和元气店。在太和元气店的前面有座水池,即所谓的泮池。古代称学校为泮宫,到清代,中举称入泮,泮池因此而得名。在封建社会,只有考上秀才方可去泮池洗笔。池子建成半圆形,大有讲究,它象征学无止境,鼓励大家努力追求真理。 过了泮池,棂星门,华表,穿过戟门,在东侧则是称为天下奇物的景云钟。此钟高米,重约6吨,用铜5000多公斤,是我国古代最大的铜钟之一。它由25块铜模铸成,钟身分上中下3段,每段分3格,除下段中格为铭文外,其余均饰以各种不同的动物和飞天,造形生动而形象。32枚钟乳像一颗颗明亮的星星,均匀地布于钟身各处。据说它们具有装饰钟表面和调节音韵的作用。钟上铭文共18行292个字,是唐睿宗李旦所撰写的,主要描述道教的神秘玄妙和对景云钟的赞语,还谈到此钟的铸造经过。该钟在1964年参加了在日本举办的世界名钟展,被选入世界名钟之列。每年除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第一声钟响,即是景云钟钟声的录音;西安电报大楼的方形大钟报时的钟声也是景云钟的录音。沿着历史的足迹向前,看到的是一座红绿栏双飞檐的碑亭,亭子中央写有“碑林”二字,传说为林则徐所写。亭内竖着唐玄宗的《石台孝经碑》,称为迎客第一碑。此碑集三帝于一身:碑文,文帝孔子所撰《孝经》;唐玄宗以隶书抄写;由唐肃宗题写碑额。另外造型也富特色:碑头,三层卷云壮华冠,高贵典雅;碑身,四青石相合而成,华丽大方;碑座,三层石阶上刻蔓草、瑞兽,呈虎踞龙蟠之势,称得上是西安碑林中形制最气派的一方顶天立地碑。碑身所刻主要讲孝道,既表现当时“重孝”的社会风气,又暗含警示后人来者之意。 过了碑亭即展厅,第一展厅以唐文宗开成二年石经为主,有《周易》、《尚书》、《诗经》、《周礼》、,《礼仪》、《孝经》等。主要刻于开成年间,因称“开成石经”。共114石,228面。65万字。是第七次刻经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北宋元祐二年移入碑林。清代补刻《孟子》19石,合为十三经。 进入第二展厅会有很多的唐代名碑。荟萃了唐代众多书法家的杰作的杰作,各种各样的风格异彩纷呈,应接不暇。如欧阳询“皇甫诞碑”,欧阳通“道因法师碑”,楮遂良“同州圣教序碑”,王羲之“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再现了书圣秀劲超逸、美若簪花侍女的书风,碑文是由中国古代最杰出的政治家唐太宗李世民撰文,文章歌颂的是最卓越的佛学家、旅行家和翻译家唐三藏法师玄奘,而碑文的书法又是集自中国最著名的书法至圣王羲之的笔迹,被后世誉为“三绝碑”。史惟怀“大智禅师碑”,李阳冰“三坟记”“拓先茔记”,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特别是颜真卿的七块丰碑,即他44岁时写的《多宝塔碑》,54岁时写的《臧怀恪碑》,55岁时写的《郭家庙碑》和《争座位碑》,70岁时写的《颜勤礼碑》,71岁时写的《马磷残碑》,1 72岁时写的《颜家庙碑》,是我们有幸看到颜体由锋芒锐利、字体端秀向气韵醇厚、笔力劲健的发展过程。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徐浩书写的《不空和尚碑》和《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前者对于研究佛教秘宗的传播和中日、中印文化交流史具有重要价值。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是教士景净撰刻朝议郎前行台此碑于唐建中二年2月4日,由波斯传教士伊斯建立于大秦寺的院中。“大秦”即古罗马。“景教”即古时对基督教的称呼,碑文由波斯传州司参军吕秀岩书并题额。碑身高197厘米,下有龟座,全高279厘米,碑身上宽厘米,下宽102厘米,上有楷书三十二行,行书历史而字,共1780个汉字和数十个叙利亚文。明天启三年出土。1907年陕西巡抚将《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入藏西安碑林安置。碑额上部由吉祥云环绕的十字架,下部是典型的佛教的莲花瓣朵,寓意出景教开的是中土佛教只“花”,结的是基督教之“果”。记载了基督教聂斯脱星派的教规,教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僧侣在唐朝150多年中的活动情况,碑侧记下部刻有古叙利亚的职名。对于该碑的出土则有两种说法。分别是盩厔说和长安说,前者是日本汉学家佐伯好郎考证并提出的。毛尔·冯承钧与何达都持此观点。后者的支持者是伯希和,徐光启,李之平等。第三展厅,主要有“颠张醉素”之说的怀素草书千字文和张旭断千字文,他们二人皆为唐草书之圣,其作品更是草书中之精华。 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