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世纪初,中国电影的新趋向 新趋向之一:跨国制作与华语大片 新趋向之二:电影产业化改造: (1)改革电影制作环节 指标逐渐地取消,实行电影拍摄许可证制度 (2)进一步开放与外资合作的方式 (3)制作环节开放,所有的民营公司,都可以制作电影,包括社会非电影行业的企业也可以制作电影。 世纪初,中国电影的新趋向 投资主体的变化:有越来越多的社会资金,外国资金,民间的各种商业资金能够进入电影拍摄当中 拍摄主体的变化:过去是单一的国有的电影制片厂拍电影,现在民营的社会的各种各样的机构都可以拍摄电影 ↓ 电影的制作规模开始扩大,跨国投资进入我们的电影制作中,而且这些电影主要的市场,不仅仅是针对国内电影市场,而且始针对国际电影市场。 中国电影的第三次高潮 特点:与主流电影紧密联系在一起 不再仅仅走电影节的道路,不再仅仅走边缘电影的道路,这一次是跟主流的电影非常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由国际上的一些著名的主流电影公司来参与发行、参与投资、参与制作,因此它们已经成为世界电影,世界主流电影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是中国电影历史性的突破 中国华语大片的出现 关于“大片”的定义:特指高成本、高票房利润的影片 具体到好莱坞制片业,意味着大大高出好莱坞平均影片成本( 4,000 万美元—5,400万美元的制作成本,1,400万美元的宣传费用)的投入,可观的大牌明星阵容及愈亿、乃至数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收入。如《铁达尼号》《星球大战》《金刚》等 华语大片的出现与发展 华语大片出现:《英雄》 时间:2002年, 题材:武侠片 导演:张艺谋,票房: 2、4亿(国内) 主演:梁朝伟,李连杰,张曼玉 特点:宏大的主题与视觉盛宴 华语大片的发展:《十面埋伏》(2004)《天下无贼》(2004)《无极》(2005) 关于华语大片的分析 (1)叫座难叫好 无论是投资规模,还是投资-制作-回收的市场操作方式,已经是大片的规格。从市场效益看,都有过亿的票房,但是从作品的质量,到宣传营销的方式受到来自各界的质疑。 以张艺谋的《十面埋伏》为例:花费近千万在北京工人体育馆进行首映晚会,并且由中央电视台现场录播,但是观众看到的仅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和一个有武无侠的世界。 关于华语大片的分析 (2)适合商业电影运作的制片市场体系尚未形成,资源的分布过于集中。 中国电影仍然处在一个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从政策实施到市场的反应还需要时间。在具体的投资制作环节,真正具备票房效应和创作资源的人屈指可数,能够调动大规模投资的电影企业非常有限,因此大片的操作模式和经验很难得到推广。 (从中国制作大片的几个导演就可以看出) 中国电影史 第六代 ——新生代电影 新生代的定义 “第六代”在电影业内是一个较为模糊的概念。习惯上把第五代导演之后的中青年导演统称为“第六代”,既有学院派的第六代——即1989年从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在1993年左右登上影坛的那批中青年导演,如张元、王小帅、路学长、娄烨等等;也有同期出现的其他导演,如被大家称为“中戏三杰”的张扬、施润玖、金琛;还有后来的贾樟柯以及以演员身份入行做导演的姜文等,甚至也包括了一批拍摄纪录片的导演如吴文光等等。 第六代的称谓不像第五代导演一样,有众人都比较认可的、十分清晰的划分标准,如今人们称呼的“第六代”只单单是因为时间上的分界,也被叫做“新生代”。 中国电影进军世界影坛所走的道路 世界A级国际电影节(共11个) 意大利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31年 “金狮奖”德国 柏林国际电影节 1951年 “金熊奖”法国 戛纳国际电影节 1939年 “金棕榈奖”捷克 卡罗维法利国际电影节 1946年 “水晶球奖”俄罗斯 莫斯科国际电影节 1959年 “圣.乔治奖” 加拿大 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 1977年 “美洲大奖” 西班牙 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 1953年 “金贝壳奖”日本 东京国际电影节 1985年 “金麒麟奖”阿根廷 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节 1989年 “金树商陆奖”埃及 开罗国际电影节 1976年 “金字塔奖”中国 上海国际电影节 1993年 “金爵奖” 中国电影进军世界影坛所走的道路 第一阶段(1980年代后期到1990年代前期) 民俗电影时期 中国第五代电影导演以国际电影节获奖为突破口“走向世界” 代表作品:《黄土地》《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 代表人物:张艺谋,陈凯歌…… 中国电影进军世界影坛所走的道路 第二阶段(90年代中期至末期) 独立电影时期 新生代导演以体制外操作的“地下电影”,继续在国际电影节上以“另类”形态继续着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 代表作品:《十七岁的单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