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人耳听觉特性精.ppt
响度级的单位为:“方”(phon) 以1000Hz纯音为基准声音,其他频率的纯音和它相比较。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响度与强度的对数成正比。现代心理物理学进行了响度的定量判断实验,并建立了响度量表。 响度的单位为:“宋”(son)。 1 宋的定义为40dB、1000Hz 纯音所引起的响度,大致相当于耳语的声级。 响度与响度级关系: N为响度,LN为响度级 计权声级 如何将测量值与主观听感统一起来呢? 我们可以设计一种均衡网络,或者叫加权网络,对低频和高频都加以适度的衰减,这样中频便更突出。把这种加权网络接在被测器材和测量仪器之间,于是器材中频噪声的影响就会被该网络“放大”,换言之,对听感影响最大的中频噪声被赋予了更高的权重,此时测得的声级就叫计权声级 计权网络有多种曲线形状,分别以A、B、C来表示,以针对不同的场合。相应地,测得的参数就是A计权、B计权、C计权。 单位记作 dB(A) 、 dB(B) 和 dB(C) 。 A加权曲线是基于40 Phon的等响曲线,当量测较低的声音时,建议使用它较佳. B加权曲线是基于70 Phon的等响曲线,当量测中段的声音时建议使用它较适合, C计权网络是基于100方等响曲线,在整个可听频率范围内近于平直,它让所用频率的声音近于一样程度的通过,基本上不衰减,因此C计权网络表示总声压级。 声压在20~55 dB SPL范围内,建议使用A加权曲线网络. 声压在55~85 dB SPL范围内,建议使用B加权曲线网络. 声压在85~140 dB SPL范围内,建议使用C加权曲线网络. 当在量测噪音时,无论其声压是低或高,建议使用A加权曲线网络. 掩蔽效应 人耳对一个声音的听觉灵敏度因为另一个声音的存在而降低的现象。 掩蔽量——因掩蔽效应听阈提高的分贝数 掩蔽量取决于声音之间的频谱关系、声压级差以及到达听者耳朵的时间和相位关系。 掩蔽类型 (1)频域掩蔽 是指掩蔽声与被掩蔽声同时作用时发生掩蔽效应,又称同时掩蔽。这时,掩蔽声在掩蔽效应发生期间一直起作用,是一种较强的掩蔽效应。通常,频域中的一个强音会掩蔽与之同时发声的附近的弱音,弱音离强音越近,一般越容易被掩蔽;反之,离强音较远的弱音不容易被掩蔽。 例如,—个1000Hz的音比另一个900Hz的音高18dB,则900Hz的音将被1000Hz的音掩蔽。而若1000Hz的音比离它较远的另一个1800Hz的音高18dB,则这两个音将同时被人耳听到。若要让1800Hz的音听不到,则1000Hz的音要比1800Hz的音高45dB。 一般来说,低频的音容易掩蔽高频的音;在距离强音较远处,绝对闻阈比该强音所引起的掩蔽阈值高,这时,噪声的掩蔽阈值应取绝对闻阈。 (2)时域掩蔽 所谓时域掩蔽是指掩蔽效应发生在掩蔽声与被掩蔽声不同时出现时,又称异时掩蔽。异时掩蔽又分为超前掩蔽和滞后掩蔽。若掩蔽声音出现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发生掩蔽效应,则称为超前掩蔽;否则称为滞后掩蔽。 产生时域掩蔽的主要原因是人的大脑处理信息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异时掩蔽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会衰减,是一种弱掩蔽效应。一般情况下,导前掩蔽只有3ms—20ms,而滞后掩蔽却可以持续50ms—100ms。 纯音间的掩蔽 ①对处于中等强度时的纯音最有效的掩蔽是出现在它的频率附近。 ②低频的纯音可以有效地掩蔽高频的纯音,而反过来则作用很小。 P51 图4-8 噪音对纯音的掩蔽: 噪音是由多种纯音组成,具有无限宽的频谱 。 若掩蔽声为窄带噪声,被掩蔽声为纯音,其中位于被掩蔽音附近的由纯音分量组成的窄带噪声即临界频带的掩蔽作用最明显。 所谓临界频带是指当某个纯音被以它为中心频率,且具有一定带宽的连续噪声所掩蔽时,如果该纯音刚好能被听到时的功率等于这一频带内噪声的功率,那么这一带宽称为临界频带宽度。 临界频带的单位叫巴克(Bark),1Bark=一个临界频带宽度。频率小于500Hz时,1Bark约等于freq/100;频率大于500Hz时,1Bark约等于9+41og(freq/1000),即约为某个纯音中心频率的20%。 通常认为,20Hz--16kHz范围内有24个子临界频带。而当某个纯音位于掩蔽声的临界频带之外时,掩蔽效应仍然存在。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可编辑 可编辑 人耳听觉特性 一、人耳的构造 二、我们如何感知声音 三、人耳对声音的响度感觉 四、人耳对声音的音调感觉 五、人耳对声音的音色感觉 一、人耳构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