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开关电器灭弧原理;第七节开关电器中电弧的产生和熄灭;3、电弧的特点:
⑴电弧燃烧期间,电路中的电流仍以电弧的方式维持着。(可看作特殊导电区域或元件)
⑵电弧的温度极高,如电弧长久不熄灭,就会烧坏触头和触头附近的绝缘,
⑶如电弧长久不熄,延长断路时间,会危害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结论:切断电路时,必须尽快熄灭电弧。
二、电弧的产生与维持
1.电弧的形成 :电弧的产生主要是触头间产生大量自由电子的结果。
游离:一定条件下,中性质点分为正离子和电子的现象
去游离:一定条件下,离子和电子还原为中性质点的现象
; 阴极发射(场致、热致)电子(起因)→电子高速运动→碰撞游离(重要因素)→击穿(量变到质变)→电流大增→热效应、光效应→热游离(主要因素)→维持发展
⑴阴极在强电场作用下发射电子:
触头分开瞬间,触头间会形成很强的电场强度E(E=U/d)
⑵阴极在高温下发生热电子发射:
分开过程中:接触电阻↑↑→触头间温度↑↑→导体内电子能量↑↑
⑶碰撞游离:
由高速运动的电子作用产生,(如图2—26所示)使中性质点游离为新的自由电子和正离子,这种游离过程称碰撞游离。
;;;;⑷热游离使电弧维持和发展
①定义:介质的分子和原子强烈的不规则的热运动,当那些具有足够动能的中性质点互相碰撞时,又可游离出自由电子和正离子,这种现象称热游离。
②电弧维持和发展:在电弧高温下,
一方面阴极继续发生热电子发射,
另一方面金属触头在高温下熔化蒸发,以致介质中混有金属蒸汽,使弧隙电导增加,并在介质中发生热游离,使电弧维持和发展。热游离足以维持电弧的燃烧。
;中性质点; 三、电弧中的去游离:复合和扩散
1.复合去游离
⑴定义:异号离子或正离子与自由电子互相吸引而中和成中性质点的现象,称复合去游离。
⑵复合去游离过程:借助于中性质点进行的,即电子在运动过程中,先附着在中性质点上,形成负离子,然后质量和运动速度大致相等的正、负离子复合成中性质点。
⑶加快复合去游离的方法:
①拉长电弧,使电场强度E下降,电子运动速度减慢,复合的可能性增大;
②加强电弧冷却,使电子热运动的速度减慢,有利于复合;
③加大气体介质的压力,可使带电质点的密度增大,自由行程减少,有利于复合。;电子; 2.扩散去游离
⑴定义: 自由电子与正离子从弧柱逸出而进入周围介质中的现象,称为扩散去游离。
⑵ 扩散去游离有三种形式:
①浓度差形成扩散:由于弧柱中带电质点的浓度比周围介质高得多,使带电质点向周围介质扩散,扩散速率与电弧直径成反比;
②温度差形成扩散:由于弧柱的温度比周围介质高得多,使带电质点向周围介质扩散;
③用高速冷气吹弧增强扩散:吹弧可使电弧拉长,使电弧表面的带电质点浓度增加,并带走弧柱中的带电质点。扩散出去的带电质点,因冷却而复合为中性质点。
;;3、电弧的熄灭:
⒈若游离作用大于去游离作用,则电弧电流增大,电弧愈加强烈燃烧;
⒉若游离作用等于去游离作用,则电弧电流不变,电弧稳定燃烧;
⒊若游离作用小于去游离作用,则电弧电流减小,电弧最终熄灭。
⒋电弧的熄灭,采取措施加强去游离作用而削弱游离作用。;四、交流电弧的特性
(1)交流电弧的伏安特性为动态特性。(电弧的温度、电阻及电弧电压随时间而变化,电弧温度的变化总是一滞后于电流的变化,如图2—27(a)所示。
(2)电弧电压的波形呈马鞍形变化。燃弧电压大于熄弧电压。
(3)电流每半周过零一次,电弧会暂时自动熄灭。
结论:
电流过零时,采取适当措施使弧隙间介质的绝缘能力达到不被弧隙外施电压击穿的程度,则下半周电弧就不会重燃而熄灭,从而断开电路。;过零灭弧点;五、交流电弧的熄灭条件
①弧隙介质强度的增大(即弧隙的绝缘能力,或称弧隙的耐压强度) ;ud(t)
②加于弧隙的电压(称恢复电压)的增大。Ur(t)
电弧电流过零时,是熄灭电弧的有利时机,但电弧是否能熄灭,取决于上述两方面竞争的结果。
ud(t)? Ur(t);1.弧隙介质强度恢复过程
电弧电流过零时,弧隙介质的绝缘能力由起始介质强度逐渐增强的过程,称为弧隙介质强度恢复过程,用ud(t)表示。
(1)近阴极效应:在电流过零后(0.1-1μS)在阴极附近的薄层空间介质强度突然升高(150-250v)的现象,称为近阴极效应。
近阴极效应在熄灭低压短弧中得到广泛应用
对几万伏以上的高压断路器的灭弧不起多大作用,(因为起始介质强度与加在弧隙上的高电压相比,无足轻重。起决定作用的是弧柱区中的介质强度恢复过程。);;(2)弧柱区介质强度的恢复过程。弧柱区介质强度的恢复过程与断路器的灭弧装置结构、介质特性、电弧电流、冷却条件及触头分开速度等因素有关。
①不同介质强度恢复过程曲线如图2—29所示
结论:不同介质恢复速度不同(其他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