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件:足少阳胆经讲解.ppt
【定位】 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 【作用】清肝明目,消肿止痛 【主治】 ① 目痛,夜盲,目视不明。 ② 乳房胀痛,乳汁少。 【应用】眼痒、眼疼配地五会;(《大成》) 回乳配足临泣。 【操作】直刺0.5~0.8寸。 【定位】 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作用】祛风活络,清热滋髓 悬钟穴为髓会,乃八会穴之一。具有泄胆火、清髓热、舒筋脉,平肝熄风、舒肝益肾的功用。 【主治概要】 1.悬钟穴属八会穴之一,是髓之会穴,骨为髓之藏,髓以养骨,可治疗骨髓有关的疾病。《内经》认为胆经是主骨所生病,与本穴的作用有一定的关系。临床上的肢体瘫疾、痿证、痹证等病症,尤其是久病者,用之效好。 2.悬钟穴属足少阳胆经腑穴,根据胆经的人体循行路线,起于目外毗,经项后、侧头部下肩,足少阳经筋“结于尻,其直上乘季助,上走腋前廉,系于膺 乳,结于缺盆”。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规律,悬钟穴可用来 治疗偏头痛、颈项强痛、缺盆中痛、胸胁及腰骶疼痛等。 3.足少阳胆经经别“上挟咽”,“胆热移于脑,则鼻渊一脑漏”。且悬钟穴为足少阳胆经腧穴,具有清热散风之功,可用于治疗鼻渊、喉痹等。 4.悬钟穴为髓会,具有清热胆火作塌,具降压作用,尤其对三期高亦压效果较好。 应用:项强、落枕配后溪、风池; 胸胁胀痛配期门; 下肢痿痹配风市、足三里; 咽喉肿痛配太冲; 痔疮配长强。 操作:直刺0.8~1.0寸。 八会穴之一,髓会穴。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 ? ??? ????? ???????. ???? ? ??? ????? ???????. ???? 可编辑 经络腧穴学 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 其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出页),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 。——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街,绕毛际,横入髀厌中。 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歧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 病 候 原文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微有尘,体无膏泽,足外反热,是为阳厥。 是主骨所生病者:头痛,颔痛,目锐眦痛,缺盆中肿痛,腋下肿,马刀侠瘿,汗出振寒,疟,胸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词解 [1]面微有尘---形容面色灰暗,好象蒙有尘土一样。 [2]膏泽---即脂滑润泽之意。 [3]足外---指下肢外侧,经脉所过部分。 [4]阳厥---此指足少阳经气阻逆为病。 [5]主骨---少阳行头身之侧,多骨节,故主骨所生病。 [6]颔痛---颔,指颞部。侧头痛属于少阳。 [7]马刀侠瘿---此指瘰疬生在颈项或腋下部位。颈前为“瘿”。“马刀”则在腋下。 本经有了异常变动就表现为下列的病症: 嘴里发苦,好叹气,胸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孔象蒙着微薄尘,身体没有脂润光泽,小腿外侧热,还可发为足少阳部分的气血阻逆,如厥冷、麻木、痠痛,等症。 本经所属腧穴能主治有关“骨”方病症: 如头痛,颞痛,眼睛外眦痛,缺盆(锁骨上窝)中肿痛,腋下肿,如“马刀挟瘿”等症,自汗出,战栗发冷,疟疾乃危急部、胁肋、大腿及膝部外侧以至小腿腓骨下段“绝骨”、外踝的前面,以及各骨节都疫痛,小趾侧的次趾(足无名趾)不好运用。 主要病候 口苦,目疾,疟疾,头痛,颔痛,目外眦痛,缺盆部肿痛,腋下肿,胸胁股及下肢外侧痛,足外侧痛,足外侧发热等症。 主治概要 头面五官疾病:头痛,耳鸣,耳聋,目赤肿痛,口眼歪斜,齿痛, 咽喉肿痛。 神志病:癫狂痫,多梦,惊悸。 热病:黄疸,口苦。 肝胆胁肋病:黄疸、疟疾 外经病:肩痛,胁痛,腰腿痛,下肢痿痹。 【定位】 在面部,目外眦外侧0.5寸凹陷中 【作用】 疏散风热,明目止痛 【主治】 ① 目赤肿痛,目翳,青盲,口喎 ② 头痛。 【应用】 目痛、目赤配睛明、丝竹空、 攒竹。头痛配头维、印堂、太阳 【操作】 平刺0.3~0.5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 可灸 眼周穴位比较 穴名 定位 归经 主治 瞳子髎 目外眦,眶外缘处 胆经 头痛、青盲 睛明 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 膀胱经 迎风流泪、夜盲 丝竹空 眉梢外侧凹陷中 三焦经 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