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立林科技大化工程材料工程系告凝氟酯的及隔性之研究指教授王怡仁教授生施中民年月立林科技大化工程材料工程系告凝氟酯的及隔性之研究指教授王怡仁教授生施指老名章凝氟酯的及隔性之研究生施指教授王怡仁教授摘要本研究旨在具高孔隙率含矽多孔性材料其含氟酯基材行合成合材料藉由添加材的高孔隙率特性降低材本身之使其成具低合材料高孔隙率含矽多孔性材料以共前物法的凝基材用市售之含氟脂如聚偏二氟乙烯聚四氟乙烯再而利用溶液合成低之合材料凝的以行定以量含氟脂之性材之以量在以接角量量合材料水的接角探其材用於隔之初步探目摘要目表目
PAGE
PAGE 2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系
實務專題報告
氣凝膠/氟樹酯的製備及隔熱性質之研究
指導教授: 王怡仁 教授
專題生: 施凱強
中華民國101年6月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系
實務專題報告
氣凝膠/氟樹酯的製備及隔熱性質之研究
指導教授: 王怡仁 教授
專題生: 施凱強
指導老師:____________(簽名蓋章)
氣凝膠/氟樹酯的製備及隔熱性質之研究
專題生: 施凱強 指導教授: 王怡仁 教授
摘要
本研究旨在製備具高孔隙率含矽多孔性材料,並將其與含氟樹酯基材進行摻合製成複合材料,藉由添加材的高孔隙率特性降低複材本身之熱傳導係數,使其成為具低熱傳導係數複合材料。
高孔隙率含矽多孔性材料為以共前驅物法製備的氣凝膠(Aerogel);基材則選用市售之含氟樹脂(如聚偏二氟乙烯-kynar2801、聚四氟乙烯-GK570);再進而利用溶液摻合製成低熱傳導係數之複合材料。
氣凝膠的製備以FTIR進行鑑定;以DSC量測含氟樹脂之熱性質;複材之熱傳導係數以熱傳導係數儀量測;在以接觸角量測儀FTA200測量複合材料與水的接觸角,探討其複材用於隔熱之初步探討。
目錄
摘要 = 1 \* ROMAN I
目錄 = 2 \* ROMAN II
表目錄 = 3 \* ROMAN III
圖目錄 = 4 \* ROMAN IV
1.前言 1
2.文獻回顧與探討 2
2-1探討 2
2-2氣凝膠的種類 3
2-2.1二氧化矽氣凝膠 3
2-2.2有機氣凝膠 4
2-2.3金屬氧化物氣凝膠 4
2-3二氧化矽氣凝膠的製備 5
2-4乾燥方式 6
2-4.1超臨界乾燥製備氣凝膠 6
2-4.2常壓乾燥製備氣凝膠 8
2-5氣凝膠的應用領域 10
2-5.1低熱傳導係數的應用 10
2-5.2低介電常數的應用 10
2-5.3高比表面積的應用 11
2-5.4低折射率的應用 11
3.實驗方法 12
3-1實驗藥品 12
3-2實驗步驟 13
4.結果討論 15
4-1紅外光光譜儀 15
4-2微分掃描熱卡計 16
4-3接觸角量測儀 17
4-4熱傳導係數儀 19
4-4.1 Kynar 2801熱傳導係數測試 19
4-4.2 GK570熱傳導係數測試 22
5.結論 25
6.參考文獻 27
表目錄
表2-1 各種溶劑與二氧化碳的臨界點比較 6
表4-1 氣凝膠對GK570疏水性的影響 18
表5-1 Kynar2801 熱傳導係數變化 25
表5-2 G
圖目錄
圖2-1 二氧化矽氣凝膠結構示意圖 6
圖2-2 二氧化碳三相圖 7
圖2-3 為超臨界乾燥設備的示意圖 8
圖2-4 TMCS改質的化學機制 9
圖2-5 甘麥理工大學運用氣凝膠製造的隔熱窗 10
圖2-6 具有氣凝膠層與不具氣凝膠層的有機發光二極體比較 11
圖3-1 氣凝膠的製備流程圖 13
圖3-2 製備的氣凝膠成品 13
圖3-3 量測熱傳導係數原理 14
圖4-1 四種製備氣凝膠方式之紅外光光譜圖 15
圖4-2 GK570Kynar2801的DSC圖 16
圖4-3 GK570薄膜的接觸角測試 17
圖4-4 共前驅物法製備氣凝膠的接觸角測試 17
圖4-5 GK570/共前驅物法製備氣凝膠複合膜的接觸角測試 18
圖4-6 純Kynar2801薄膜的熱傳導係數測量 19
圖4-7 Kynar2801/1wt%氣凝膠薄膜的熱傳導係數測量 19
圖4-8 Kynar2801/3wt%氣凝膠薄膜的熱傳導係數測量 20
圖4-9 Kynar2801/5wt%氣凝膠薄膜的熱傳導係數測量 20
圖4-10 Kynar2801/7wt%氣凝膠薄膜的熱傳導係數測量 21
圖4-11 Kynar/氣凝膠熱傳導係數變化曲線圖 21
圖4-12 純GK570薄膜的熱傳導係數測量 22
圖4-13 GK570/1wt%氣凝膠薄膜的熱傳導係數測量
圖4-14 GK570/3wt%氣凝膠薄膜的熱傳導係數測量
圖4-15 GK570/5wt%氣凝膠薄膜的熱傳導係數測量
圖4-16 GK570/7wt%氣凝膠薄膜的熱傳導係數測量
圖4-17 GK570/氣凝膠熱傳導係數變化曲線圖
1.前言
近年來,隨著能源價格的高漲與環境污染所造成的氣候變遷,節能減碳已成全世界民眾琅琅上口的口號。要達到節能減碳的目標有許多可採行的方式,其中有效抑止熱量的散失或進入系統是其主要的技術之一,為達到有效抑止熱量散失、進入,低的熱傳導係數與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
材料若是只能顧其熱傳導係數而喪失其他功能,是不會被使用的,所以須考量材料的耐候性、耐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