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医临终前都留下了什么遗言.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4— —PAGE 1— 【精品推荐】 历代名医临终前都留下了什么遗言 (一院周艳群推荐,2015年10月26日) 推荐理由:深夜,无意中读到这篇妙文。内心顿时觉得感慨万千,眼泪不禁湿了眼眶。两年前,作为一名对医学事业所知寥寥无几的我,怀着“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豪情壮志,毅然选择了这让我未曾后悔的职业——医生。而今,当看到这篇文章时,更是坚定了我学习成长的步伐。历代名医们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心系病人的疾患,担心学术的误传,对于医学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让我们一同走进古人的精神世界,为我们的行医之路增添强有力的臂膀!愿你能和我一起,坚定步伐,在行医路上越走越远,不负众望,让杏林文化发扬光大! 导读 读完这篇文章,小编的眼睛有些湿润。历代名医们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心系病人的疾患,担心学术的误传,对于医学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此时,小编觉得不读读他们的著作,是不是有点对得起他们啊? 历代名医临终遗言 翻开中国医学史,历代有不少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名医。他们毕生勤勤恳恳,治病救人,造福群众,直至年老病危临终之际,仍立下遗言,谆谆告诫亲属和门人,要继承其遗志,完成未竟之业。仁言利博,语重心长,堪为后学楷模。兹据文献记载,选录数则,以飨读者。 苏耽 西汉时,桂阳(今湖南省郴州)人。汉文帝时得道,人称“苏仙”。临仙去时,谓其母曰:“明年天下疾疫,庭中井水橘树能疗,患疫者,与井水一升,橘叶一枚,饮之立愈。”后果然,求水叶者,远至千里,应手而愈(据《列仙传》)。后世医林传诵的“橘井泉香”一语,即源于此。 庞安时 字安常。北宋时,蕲州蕲水(今湖北省蕲春县)人,是北宋神宗、哲宗年间的著名医学家,对脉学、本草、仲景著述颇有研究。据《宋史?方技传》载:“年五十八而疾作,门人请自视脉,笑曰:吾察之审矣,且出入息亦脉也,今胃气已绝,死矣。遂屏却药饵,后数日,与客坐语而卒。” 李东垣 名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金代真定(今河北省保定市)人。金元四大家之一。晚年,收罗天益(谦甫)为徒,年七十二,“临终,(将)平日所著书,检勘卷帙,以类相从,列于几前,嘱谦甫曰:‘此书会汝,非为李明之、罗谦甫,盖为天下后世,慎勿湮没,推而行之。’”(见《东垣试效方?东垣老人传》)后来,罗天益著《卫生宝鉴》,其内容全面继承了李杲之学。 朱丹溪 名震亨,字彦修,学者尊之为丹溪翁。元代婺州义乌(今浙江省义乌县)人,金元四大家之一。年七十八,“瀕卒,无他言,独呼嗣汜(他的侄儿)谓曰:‘医学亦难矣,汝谨识之!’言讫,端坐而逝。”(见宋濂?《丹溪先生墓志铭》) 李时珍 字东璧,号瀕湖山人。明代蕲州(今湖北省蕲县)人。著《本草纲目》,伟大的医药学家。年七十六,预定死期,为《遗表》授其子建元,其略曰:“臣幼苦羸疾,长成钝椎,唯耽嗜典籍,奋切编摩,纂述诸家,心殚厘定。伏念本草一书,关系颇重,谬误实多,窃加订正,历岁三十,功始成就。”(见《白茅壶集?李时珍传》)嘱咐其子于其死后将书稿献给朝廷,早日出版,以广流传。先生死后三年(公元1596年),《本草纲目》首次在南京刻印问世(世称“金陵版”),先生的遗愿终于实现。 叶天士 名桂,号香岩。清代江苏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杰出的温病学家之一。他认为学医必须好学敏求,博览群书,否则就会误人。年八十,临终时,戒其子曰:“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以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吾死,子孙慎勿轻言医。”(见《清史稿?列传》 王升 王孟英的父亲。王孟英,名士雄。清代浙江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杰出的温病学家之一,他说其尊人弥留之际,执孟英手而嘱曰:“人生天地之间,必期有用于世,汝识斯言,吾无憾矣!”(见《王氏医案?周序》) 陈修园 名念祖,号慎修。清代福建长乐(今福建省长乐县)人。举人出身,精通医学,著述甚多。据《医学实在易?卷三》载:陈元犀(修园之子)说:“道光三年,家君年七十一岁,于三月初旬,在胁之旁,生一疮疖,……痛时竟如刀割,……日夜不得安枕,水米不得沾牙者十余日,犀不得已,急务后事,忽于中秋夜半略醒,……每早晚可进一茶杯,精神甫定,即命犀曰:‘我数年所著之书,尚未完备,即霍乱吐泻二条,必须重补,三年前患此症而死者,十有八九,其实皆死于药……’命录仲景理中汤,孙真人治中汤,一以正群言之失,亦以见古人立法之纯也。”可见先生在弥留之际仍念念不忘补正他的著述,这种精神,难能可贵。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中医文献杂志》1995年04期。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如果您觉得对您有所帮助,请分享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分享是一种美德,转发是一种境界。(文章可能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uijiaz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