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认知心理学;第一章 认知心理学概述
第二章 认知心理学的产生背景
第三章 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和具体方法
第四章 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五章 认知心理学的应用
第六章 对认知心理学的评价
;第一章 认知心理学概述;第一节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就广义而言,凡是以人或动物的认知或认识过程为研究对象者,都统称为认知心理学。就狭义而言,认知心理学则专指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它是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和术语说明人的认知过程的科学。; 作为一种新的心理学思潮,现代认知心理学有时与其他流行的心理学思潮是对立的:与行为主义的对立,反对它只研究可观察的外部行为,强调研究人的内部认知结构;与精神分析的对立,反对它过分关注潜意识,强调意识的主导地位;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对立,反对它只关注个人成长和人际关系,强调应以认知过程为研究对象。 ;第二节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信息加工系统的一般结构; 信息加工系统的一般结构
(NewellSimon,1972)
;;3、信息加工系统的功能;第五节 认知心理学的实质; 认知心理学的实质在于它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研究与神经机制研究的关系:心理的认知过程不仅具有自然性特点,而且包括着复杂的社会性特点。认知研究实际高于生理机制水平的研究。
认知心理学与其它心理学的关系:由于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提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因此,其它心理学的研究更多地表现为对心理现象进行描述性研究,而认知心理学却力图以一种解译性的研究来揭示人脑进行信息加工的特点。
;认知心理学研究认知的内部心理机制问题,因此,认知心理学是阐述智力的本质和过程的,它是关于智力的理论。
由于它强调意识和心理机制,因此被称为“心理主义”;又由于它强调人的行为受其认知过程的制约,也被看作一种理性注意的心理学。
;西蒙
乔治·米勒
奈瑟
纽厄尔;
1.西蒙(Hebert Alexander Simon,1916-2001)
20世纪美国科学家,认知心理学和人工智能开创者之一,世界上第一位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心理学家。
;2.米勒(George A.Miller,1920-)
20世纪美国心理学家,是以信息处理为基础的认知心理学的先驱,也是因研究短期记忆提出“神秘七加减二”理论而闻名的心理学家。; 3.奈瑟(Ulric Neisser,1928- )
20世纪德国出生的美国心理学家,是以信息处理论为基础的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先驱,也是因开创性著作而被誉为“认知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 ;
;第二章 认知心理学的产生背景;第一节 社会背景;第二节 哲学背景
(一)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研究
认知心理学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古希腊时代。柏拉图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原,灵魂来自理念世界,并进而支配身体的活动,人体死亡,灵魂又回到理念世界。人的感觉只不过是唤起对理念世界的回忆。相反,亚里士多德认为,理念世界是虚构的,而现实世界才是真实的。他把人的心理功能分成认识功能和欲动功能。主张人的知识来源于人对事物的感觉,感觉产生心象,心象引起概念,因而“灵魂不能无心象而思维”。他还十分重视记忆和联想在认识中的作用。可见,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古代研究认知最杰出的一位哲学家。; (二)经验论与唯理论
在近代欧洲哲学家中,无论是经验论者还是唯理论者,都详细讨论过认知的问题。笛卡儿认为理性是人的天赋能力,它是衡量真理的尺度。这是从唯理论的视角探讨人的认知的问题。与此相反,培根认为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源泉,霍布斯也认为一切知识经验都是从感觉开始的。感觉产生观念,想象是感觉的残余运动。洛克反对笛卡儿的“天赋观念”说,主张心灵是一块白板,人的知识是从经验中获得的。他把经验分为感觉经验和内省经验,并认为它们是人的知识的两个来源。这就是近代认知理论中经验论的开端。;(三)康德哲学思想的影响
18世纪后半期,康德企图调和历史上的经验论和先验论,把知识的形式和知识的质料这两种认识成分统一起来。他认为,只有知识的质料(即感觉要素)是来自经验的,知识的形式则不然,它是先天的。康德将知识的各种形式统称为知识的先验要素(transcendental element),并把它们分为感性的先验要素(如时间和空间)和逻辑的先验要素。; 而后者又分为知性的先验要素(如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等范畴)和理性的先验要素(如灵魂、宇宙、上帝等理念)。他认为,在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中,感性、知性和理性这三种认识能力及其先验的知识要素,是逐一加入并起作用的。这种思想不仅成为现代心理学中图式(schema)概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分刷题题库】价格鉴证师《价格鉴证案例分析》历年真题详解历年真题2019年价格鉴证师《价格鉴证案例分析》真题及详解案例分析题.pdf VIP
- 天一大联考河南省2025—2026学年(上)高三阶段性检测物理含答案.doc VIP
- 《淘宝金融合作方案》课件.ppt VIP
- 天一大联考河南省2025—2026学年(上)高三阶段性检测英语含答案.doc VIP
- 天一大联考河南省2025—2026学年(上)高三阶段性检测数学含答案.doc VIP
- 天一大联考河南省2025—2026学年(上)高三阶段性检测生物含答案.doc VIP
- 小班数学活动串木珠.pptx VIP
- 天一大联考河南省2025-2026学年(上)高二年级秋季检测生物+答案.pdf VIP
- PLC应用技术 第3版 项目五 自动送料装车控制.ppt VIP
- DBJ50_T-037-2017 烧结页岩多孔砖和空心砖砌体结构技术标准.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