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4): 563-575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DOI: 10.11849/zrzyxb
京津冀城市群环境规制强度与城镇化质量的
协调性分析
1,2 1* 1
崔学刚 ,方创琳 ,张 蔷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摘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耦合关系,而环境规制作为人类对环境的主
动调节行为,能够对城镇化与生态环境间的协调关系产生积极影响。论文以京津冀城市群13
个地级以上城市为例,以成本-效益理论和效率-水平理论为基础,分别构建环境规制强度和城
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发现:京津冀城市群环境规制强度和城镇化质量在时空格局上呈
现高度吻合,两者均以京津为双峰值点,并向南北两翼梯度递减。之后,采用象限图分类识别
方法对京津冀城市群环境规制强度和城镇化质量协调类型进行划分,从而判断两者协调性状
况及时空演变特征,结论如下:1)京津冀城市群环境规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镇化质量的提
升,两者相关系数为0.82 ,但环境规制强度和城镇化质量不协调状态同样显著,两者基本协调
的样本数仅占样本总数的13% ,说明正处于初级协同阶段;2)京津冀城市群环境规制强度和城
镇化质量整体水平偏低,达到高水平的城市仅有北京市和天津市,但两者整体水平增强态势显
著,石家庄市、唐山市等次级中心城市,以及秦皇岛市、沧州市等经济较发达城市已由低水平步
入中等水平;3)京津冀城市群环境规制强度和城镇化质量协调性呈现圈层状空间格局,主要分
为核心圈层、中间圈层和外围圈层3个圈层,且核心圈层协调性优于中间圈层,再优于外围圈层。
关 键 词:环境规制强度;城镇化质量;协调性;京津冀城市群
中图分类号:F299.2 ;X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3037(2018)04-0563-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进程取得巨大成就。从1978年到2015 年,中国城镇化率
由17.9%增长到56.1% ,年均增长1.03 个百分点,远超世界同期水平。然而,快速的城镇
[1]
化过程中伴随着严峻的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与城镇化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两者互为反
[2]
馈,共同构成复杂的非线性交互耦合系统 。由此可见,生态环境与城镇化之间协调与否
关系到系统整体的和谐与稳定,需维持两者间的良性互动,减少负面效应对两者的干
扰。针对生态环境与城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同学者从以下方面作了探讨:1)理论铺
垫,方创琳等认为生态环境与城镇化之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耦合关系,并构建了一套两
[3-4]
者间的耦合效应解析框架 ;2 )刻画关系演变过程,黄金川等认为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
[5]
相互作用过程具有复合函数规律,该函数由幂函数和指数函数叠加而成 ,谭俊涛等以吉
[6]
林省为研究对象,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将趋于协调 ;3)揭示相互
作用机制,陈晓红等认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与否是5 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
收稿日期:2017-03-14;修订日期:2017-04-1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Foundation items: Major Program o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于鲸鱼优化算法与投影寻踪耦合的云南省初始水权分配.pdf
- 基于均一化降水资料的中国极端降水特征分析.pdf
-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河南省用水效率影响因素分析.pdf
- 基于空间视角的资源流动内涵与构成要素的再思考.pdf
- 基于空间适宜性评价和人口承载力的贵溪市中心城区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pdf
- 基于理想点-可拓云模型的煤炭资源可持续力评价.pdf
- 基于民生满意度的资源型城市转型绩效测度及群体差异研究-以湖北省黄石市为例.pdf
- 基于农牧民生计资本的干旱区草地适应性管理——以准噶尔北部的富蕴县为例.pdf
- 基于平稳与非平稳GEV模型的鄱阳湖流域极值降水模拟.pdf
- 基于朴门设计的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规划研究.pdf
- 泾河流域枯水复杂性研究.pdf
- 经济发达地区影响土地生态质量的关键景观格局因子研究——以江苏省昆山市为例.pdf
- 经济平稳增长下长江经济带碳排放峰值研究——基于全球夜间灯光数据的视角.pdf
- 喀斯特小流域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异质性及影响因素.pdf
- 考虑空气阻力影响的流域水文过程模拟研究.pdf
- 苦竹林植硅体碳与硅的研究.pdf
-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不同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差异探讨:以浙江省义乌市为例.pdf
- 澜沧江流域植被NDVI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分析.pdf
- 利用多信息源提高半干旱地区TM影像的森林类型制图精度:以北京西部山区为例.pdf
- 林窗对岷江冷杉幼苗种群优势度增长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