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讲义.ppt

  1. 1、本文档共19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考研、就业、出国,何去何从?;一、考研是我的第一选择——理由大盘点;考研全攻略;1、考研时间表;1)4月~6月—备战前的准备;2)7月~8月—着手复习; 3)确定报考的学校和专业。通常许多学校从8月开始陆陆续续发布新的招生简章,如果此前你还没有做决定的话,这时不要再犹豫了。同时,一定要注意你想报考的学校在招生、考试科目设置、提供的参考书等方面较往年是否有调整,如果有,你的复习计划也要相应地调整,专业书要尽快到位。如果专业基础不太扎实,或者跨专业考试的话,专业复习更要尽早开始。   总的来说,7-8月份是难得的时间充裕的两个月,浪费的话以后一定会后悔不已。当然在这阶段还远没有到决战的时候,不必把弦绷得太紧,每天只要坚持完成一定的量就可以了。重要的是要逐步进入角色,尽快把备战的状态调出来。;3)9月~10月—排除干扰, 全面复习,“坚持考研不动摇”; (1)政治:如果想报辅导班的话,建议这时报一个秋季班。先“把班跟住”,每次上完课后趁热及时复习,抓住最主要的线索,把最重要的知识点烂熟于心。进入10月份后可以集中时间,几大块内容一块一块系统复习。   (2)英语:通过大量阅读理解练习,巩固前一阶段打下的词汇和语法基础。同时也要集中时间适当进行其他题型的专项练习。   (3)专业:全面展开专业复习。梳理各门课的知识体系,搭好逻辑框架。很重要的一点,由于专业考试由各学校自主命题,而不同学校的命题风格往往差别很大,所以一定要弄到所报考学校往年的专业试卷,针对出题的特点复习,否则花了时间做无用工,或者该用力的地方没有用力,那就亏大了。   总之,9-10月各门课总体上都应该齐头并进地复习,最好不要长时间在一门课上纠缠,但可以划分几个小阶段,每一阶段以一门为主,以保持复习的连续性。   另外,确定了学校,有条件联系导师的话就最好了。没有的话也不必耿耿于怀,应该相信自己的实力。;4)11月~12月—坚定信心,加速冲刺;  (1)政治:前一个月,可以仍然把重点放在记忆上;进入12月后,建议跟着冲刺班老师的讲解,提???每部分的基本理论和重要结论,对跨章节、跨学科的相关知识点进行综合;同时还要进行时事政治与基本理论关联分析的训练。   (2)英语:仍然是紧紧抓住阅读量,特别要在阅读的速度和准确度上提高一个境界。   (3)专业:这一阶段应该把大量时间投入专业学习中,特别要保持充分的敏感度,带着问题意识去复习,善于发现有价值的命题,将其拓展开,整理成不同的专题。这一部分工作量特别庞大,但每做一部分就消化一部分,效果是很明显的。;5)考前20天—抓大放小、调整状态;6)基本原则;2、考研报考指南;报考第一问:你的心准备好了吗?;报考第二问:研究生都能怎么读?;报考第三问:什么专业最适合你?;传统专业:主要是指那些社会总体需求量有限的基础学科类专业。这类专业常见的有文史类、哲学类、冶金类、地质类,数、理、化基础学科等等。与热门专业相比,这类专业就显得比较冷落。但是由于其多年积累的严谨的治学体系,传统类学科专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其他专业所无法替代的。这类专业在研究生招生培养名额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且竞争也不太激烈。   ;特殊专业硕士:主要指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JM)和软件工程硕士(MSE)以及公共管理硕士(MPA)等等。和多倾向于“研究”的传统意义上的硕士研究生相比,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培养方面更注重的是实践与应用,培养的时间也较短(一般为2年)。工商管理硕士(MBA)招生考试相对独立,因为培养方向主要是在应用方面,因此,特殊专业硕士的专业课水平要求较浅,更多的是考一些主要课程的基础知识。虽然特殊专业硕士招生学校数目少,但一般招生量较大,对于一些跨专业考试的考生来说,似乎报考特殊专业硕士更合适一些—至少可以在专业课上不被“科班出身”的考生拉得太远。 ;报考第四步:你的目标是哪所学校?; 3)在选择学校要做到有的放矢,一击命中。考生应全面了解学校真实的信息,权衡利弊,做出正确的抉择。 首先要看录取分数线,有一些比较好的学校的总分和单科录取分数线有可能会高于全国统一最低分数线。 其次,要看所报考的专业院系的录取的平均分和最低分数。 然后,还要看报考人数和招生人数,两者之比即为录取比例,数值越大,说明竞争越激烈。 最后,考生还要研究学校的录取情况。特别要注意的是,有些高校和专业院系有很多内部保送的名额,表面上看起来招生量不少,但公开招考的并不多。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还应考虑尽量避开竞争焦点,把目标定得现实一些,提高自己的录取概率。 ;总之,在选择学校时一定要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根据社会的趋势理性判断改专业的就业前景,不要人云亦云,盲目跟在别人的后面跑。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实力,多方收集学校和专业有关的信息,权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