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课件 第四十五章.pptVIP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课件 第四十五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还有另外一些表述苦难的写作 比如写乡土的诗歌,力图洞穿苦难的乡土诗比起那些赞美美好乡土的“新乡土 诗”来,更加厚实,更有震撼力。 “城市诗”凸显了城市的贫苦和异化 “城市信仰和城市否证、技术崇拜和自然崇拜、民族感和个体感或世界感、历史感或现代感 纷然一堂,互相抵牾挤压渗透,并形成一种焦灼的张力,它是城市诗人的共同精神特征,同时也是诗的美学形态发生扰动和转移(如事态诗的出现和消失)的重大心理背景” 。 第五节 流行歌词创作 优秀歌词是“能歌的诗”,是诗意迁移的又一种表现形式。它接纳了一大批诗歌读者。流行歌词属于大众文化范畴,是为老百姓休闲娱乐服务的,为他们排忧解难,提供异地异时的想象和安慰。而纯正的诗歌,尤其是“知识分子写作”抵御的恰恰就是这种自由的“过度”、无主体性的节日狂欢和与意识形态在无形之中形成的“合谋”。 大多数流行歌词主题通常呈现主题类型化、大众化的特征。而情歌又占了流行歌唱的很大比例。比如《小芳》、《爱情鸟》、《白天不懂夜的黑》等。 90年代流行歌词大多具有诗化特征。这其中又尤以摇滚歌词表现得分外突出。 如郑钧、崔健的歌词和唐朝、黑豹、零点、Beyond等的歌词。与现代诗相比,它们在人文关怀、文化哲学底蕴和诗性色彩方面毫不逊色。 如郑钧(1967— ,陕西西安人)的《回到拉萨》 《一块红布》 崔健(1961— ,北京人) 崔健曾经表白过,他的摇滚乐表达的是一种社会所需要的思考,一种理性,在你最顺的时候,在你最不顺、最萧条的时候,这个社会总是需要一群人理智地看待它,这种看待是黑色的,它诚实地说出问题,让你觉得社会很有意思,帮助你有所发现,但并不是为了逗你笑,胳肢你 其他值得注意的流行歌词还有 罗大佑的《一样的月光》、《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追梦人》等,赵传的《我是一只小小鸟》、《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等,齐秦的《外面的世界》,高晓松的《同桌的你》,陈小奇的《涛声依旧》,张千一的《青藏高原》,李子恒的《冬季到台北来看雨》,何训友的《阿姐鼓》等。 罗大佑 【本章学习参考】 一、相关文献 1.程光炜.岁月的遗照—九十年代诗选.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2.杨克.1998年中国新诗年鉴.广州:花城出版社,1999 3.王家新,孙文波.中国诗歌九十年代备忘录.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社,2000 复习思考 1.名词解释: “中断说” ;90年代中国新诗谱系 ;“个人写作” ;“知识分子写作”; “民 间写作”; “身体写作”; 流行歌词 。 2.如何看待80年代诗歌与90年代诗歌之间的关系? 3.试描述90年代新诗的总貌。 4.试分析90年代新诗的处境。 5.怎样理解“个人写作”? 6.试概括90年代诗歌的艺术特征。 7.列举“知识分子写作”的几个特征。 8.怎样评价“新乡土诗”? 9.评估“民间写作”的得与失。 10.简述“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之争。 11.评说90年代的“身体写作”。 第四十五章 20世纪90年代诗歌 回目录 第一节 20世纪90年代诗歌总貌及评价 新启蒙主义思潮已历史性地终结了。“职业化的进程和学院化的取向,逐渐改变了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 进化论使人们相信时间线性发展的神话 。90年代的“新质”存在与否?如若存在,那又是些什么?又该如何对此命名? “中断说”是最富代表性的命名。 欧阳江河的《 ‘ 89后国内诗歌写作:本土气质、中年特征与知识分子身份》是90年代最具影响力的、力图建构90年代诗歌谱系的诗学文章。 他说:“在我们已经写出和正在写的作品之间产生了一种深刻的中断。 程光炜将这种转变描述为一种“告别” 。一种精神的告别。 唐晓渡建议“必须在同时考虑到‘延续’和‘返回’这两种倾向的前提下,并基于二者的互动关系,才能更深刻地领悟‘中断’的意味” 。 “中断”并非“断裂” 。 90年代的“知识分子写作”,“民间写作”分别与80年代的“文化诗”,“生活流诗”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 所谓“断裂”只是新诗时间神话的一种现代性假想,是一种如于坚所说的“新文化姿态”。 通俗地说,90年代诗歌与80年代诗歌之间存在深刻的内在联 系,但90年代诗歌又的确发生了一些新变。 第一, “新乡土诗”热潮。 第二,1992年《非非》复刊与“非非”

文档评论(0)

ormiti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