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针灸治疗学落枕.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针灸治疗学落枕.ppt

* 风 池 (GB — 20)(足少阳胆经) 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 风 府(DU — 16)(督脉) 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 1 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 * 肩 井 (GB — 21)(足少阳胆经) 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 * 天 宗 (SI — 11) (手太阳小肠经)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 胸椎相平。 * 手三里 (LI —10) (手阳明大肠经) 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 合 谷 (LI —4) (手阳明大肠经) 在手背第1、2 掌骨间,当第 2 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 后 溪 (手太阳小肠经) (SI — 3) 在手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后的远侧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 * 根据图表找斜方肌 * (四)方义 落枕穴是治疗落枕的经验效穴,有活血通络、解痉镇痛的作用;大椎穴属于督脉,位于项背部,与阿是穴合用疏通局部经气,使脉络通畅,通则不痛;手太阳、足少阳经脉循行于颈项侧部,后溪属于手太阳经,又为八脉交会穴,通于督脉,针之可疏通项背部经气;悬钟使足少阳经穴,能疏通经络、宣通气血。诸穴同用,远近相配,可疏调颈项部经络气血,舒筋通络止痛。 加风池、合谷能祛风散寒;加内管、膈俞可行气活血。 * (五)操作 毫针刺,用泻法。先刺远端穴落枕、后溪、悬钟,持续捻针,嘱患者活动颈项部,一般疼痛可立即缓解;再针局部诸穴可配合温针或加艾灸或拔火罐。每日1次,留针30min。 * 四、其他疗法 1、耳针:取颈、颈椎、神门。毫针中强刺激,捻针时嘱患者徐徐活动颈项,每日1次,留针30~60min。 2、指针:取患侧承山穴。医者用拇指重掐至局部酸胀,边指压边嘱患者活动颈项。适用于病症初期。 3、拔罐:取大椎、肩井、天宗、阿是穴。 4、皮肤针:取局部压痛点。 * 四、其他疗法 5、耳部放血配透穴疗法:取上耳根部软骨突、合谷透后溪。局部常规消毒,用26号1寸毫针再上耳根部软骨突处点刺4~6下,以不穿透耳廓软骨为度,出血后用手挤捏,出血量约1ml。再取患侧合谷,常规消毒,用28号3寸毫针向后溪透刺,得气后施以泻法,强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度,同时令其活动颈部,作对抗运动,以自觉有几下“咔嚓”声为最好,留针10min后起针。 6、电针:主穴取后溪、养老;配穴取风池、肩外俞。 * 五、按语 1、针灸治疗本病疗效显著,常立即取效。治疗的关键在于局部取穴,强调“以痛为腧”远端穴位要用强刺激,并令患者活动颈项部,针后可配合推拿和热敷。 2、睡眠时应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枕头高低要适度,枕于颈项部,避免风寒等外邪的侵袭。 3、中老年人反复出现落枕时,应考虑颈椎病。 * 总结这节课的知识点,并提出问题,布置作业,预习下节内容。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风 池 (GB — 20) (足少阳胆经) 在项部, 当枕骨之下, 与风府穴相平, 胸锁乳突肌与 斜方肌上端之 间的凹陷处。 风 府 (DU — 16) (督脉) 在项部, 当后发际正中 直上 1 寸,枕 外隆凸直下, 两侧斜方肌之 间凹陷中。 肩 井 (GB — 21) (足少阳胆经) 在肩上, 前直乳中,当 大椎与肩峰端 连线的中点。 天 宗 (SI — 11) (手太阳小肠经) 在肩胛部, 当冈下窝中央 凹陷处,与第 4 胸椎相平。 手三里 (LI —10) (手阳明大肠经) 在阳溪穴与 曲池穴连线上, 肘横纹下2 寸处。 合 谷 (LI —4) (手阳明大肠经) 在手背第 1、2 掌骨间, 当第 2 掌骨桡 侧的中点处。 后 溪 (手太阳小肠经) (SI — 3) 在手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后的远侧掌指 横纹头赤白肉际。 斜方肌 (四)方义 落枕穴是治疗落枕的经验效穴,有活血通络、解痉镇痛的作用;大椎穴属于督脉,位于项背部,与阿是穴合用疏通局部经气,使脉络通畅,通则不痛;手太阳、足少阳经脉循行于颈项侧部,后溪属于手太阳经,又为八脉交会穴,通于督脉,针之可疏通项背部经气;悬钟使足少阳经穴,能疏通经络、宣通气血。诸穴同用,远近相配,可疏调颈项部经络气血,舒筋通络止痛。 加风池、合谷能祛风散寒;加内管、膈俞可行气活血。 (五)操作 毫针刺,用泻法。先刺远端穴落枕、后溪、悬钟,持续捻针,嘱患者活动颈项部,一般疼痛可立即缓解;再针局部诸穴可配合温针或加艾灸或拔火罐。每日1次,留针30m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