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动物寄生虫病学之昆虫病与原虫病学.ppt

课件:动物寄生虫病学之昆虫病与原虫病学.ppt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动物寄生虫病学之昆虫病与原虫病学.ppt

五 牛球虫病 病原有10种,以邱氏艾美尔球虫致病力最强。 六 羊球虫病 七 猪球虫病 p\4-3-19.jpg 八 犬与猫球虫病 九 野生动物球虫病 p\4-3-20.jpg p\4-3-21.jpg p\4-3-22.jpg p\4-3-23.jpg p\4-3-24.jpg p\4-3-25.jpg p\4-3-26.jpg p\4-3-27.jpg p\4-3-28.jpg 第二节 隐孢子虫病 由真球虫目隐孢子虫科的原虫引起。 一 病原 p\4-3-29.jpg 我国共发现4种。 1 小鼠隐孢子虫 寄生于人和动物胃粘膜上皮细胞上。 2 小隐孢子虫 寄生于人和动物小肠粘膜上皮细胞上。 3 贝氏隐孢子虫 寄生于禽的法氏囊、泄殖腔及呼吸道。 4 火鸡隐孢子虫 寄生于禽的肠道。 卵囊内含有4个裸露的香蕉形的子孢子和1个残体,残体内由1个折光体和一些颗粒组成。 二 生活史 p\4-3-30.jpg 隐孢子虫在胃、肠道、呼吸道、法氏囊上皮细胞的刷状缘或表面膜下寄生,行裂殖生殖、配子生殖,并在宿主体内行孢子生殖。在宿主体内产生两型卵囊:薄壁型卵囊破裂释放子孢子,在宿主体内可自身感染;厚壁型卵囊则随宿主的粪便排出,可直接感染新的宿主。 三 流行病学 1 传染源 2 易感宿主 3 流行情况 四 致病作用与临床症状 五 诊断 六 防治 第三节 弓形体病 由弓形体科的刚地弓形体寄生于人与动物体内引起。 一 病原形态特征 p\4-3-31.jpg p\4-3-32.jpg 在其生活发育过程中可出现不同的形态: 1 滋养体(速殖子)新月形或香蕉形,一端偏尖,另一端较钝园,主要见于急性病例,在其腹腔液中常可见到游离的单个虫体。速殖子在宿主的有核细胞(单核细胞、内皮细胞、淋巴细胞等)内行内双芽生殖,被侵害的细胞肿胀呈囊状(称为假包囊)。 2 缓殖子 见于慢性病例的脑、眼、骨骼肌及心肌中,是虫体的休眠阶段,虫体的分泌物可形成一层囊膜,内含数千个缓殖子,这个囊称为包囊。 3 裂殖体 4 裂殖子 5 卵囊 含2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内有4个子 孢子。 二 生活史 p\4-3-33.jpg 中间宿主为:人和动物;终末宿主为猫及山猫。 包囊 假包囊 →猫及山猫的肠上皮细胞内(裂殖生殖及配子 卵囊 生殖)→卵囊→孢子化卵囊→中间宿主 三 流行病学 1 传染源 病猫排出的卵囊;病畜、带虫动物的分泌物及排泄物(唾液、痰、眼分泌物、腹腔液等) 2 易感动物 100种以上 3 感染途径 经口、胎盘、皮肤及粘膜。 四 临床症状与病理剖解变化 猪 高热、精神沉郁、眼结膜充血,在耳、鼻、下腹、股内侧等处出现紫红斑或小点状出血;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呼吸道症状为特有症状,腹式或犬坐势呼吸。p\4-3-34.jpg p\4-3-35.jpg 五 诊断 p\4-3-36.jpg (一)病原学诊断 1 脏器涂片法 肺、肝、淋巴结等涂片染色镜检。 2 集虫法 3 动物接种法 (二)血清学诊断 1 HIA 2 ELISA 3 Dot-ELISA 六 治疗 磺胺类药物。 第四节 住白细胞虫病 由住白细胞虫科住白细胞虫属的卡氏住白虫与沙氏住白虫寄生于鸡的白细胞(主要是单核细胞)和红细胞内引起的血液原虫病。 一 病原形态特征 p\4-3-37.jpg p\4-3-38.jpg 卡氏住白虫的成熟配子体呈园形,寄生于宿主的白细胞和红细胞内,感染本虫的宿主细胞其细胞核消失。沙氏住白虫成熟配子体呈长椭园形,较大,被寄生的白细胞膨大呈梭形,宿主的胞核被虫体挤向一侧或挤向虫体的两旁而呈半月状,宿主的细胞质两端伸展形如棱角。 二 生活史 p\4-3-39.jpg p\4-3-40.jpg 卡氏住白虫的传播媒介为蠓,沙氏住白虫的传播媒介为蚋。 裂殖生殖及部份配子生殖在鸡体内完成,部份配子生殖及孢子生殖在蠓、蚋体内完成。 三 流行病学 1本病的发生及流行与季节、传播媒介的活动和消长密切相关 库蠓和蚋在其活动季节,每日出现清晨(日出前后)和傍晚(日落前后)两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