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新品种龙辐麦22的选育及栽培要点-中国种业.PDF

小麦新品种龙辐麦22的选育及栽培要点-中国种业.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麦新品种龙辐麦22的选育及栽培要点-中国种业.PDF

2018年第4期 育繁制种 67 小麦新品种龙辐麦22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刘东军  张宏纪 孙 岩 刘文林 杨淑萍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哈尔滨 150086 ) 摘要:龙辐麦22 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利用辐射诱变与常规育种相结合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于2017 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倒伏、适应性强等优异特征,适于黑龙江省东部、北部 和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详细介绍了龙辐麦22 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栽培措施,为该品种的推广及后期深 加工提供了参考数据。 关键词:小麦;高产;龙辐麦22 ;诱变育种 龙辐麦22 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 2.2 品质特性 2011-2016 年连续经农业部谷物 究所以克丰 10 和克96RF6-976 杂交,杂交F1 与克 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分中心检测结果显 丰10 航天诱变SP4 杂交,复交F0 种子经辐射诱变 示:龙辐麦22 子粒蛋白质含量 13.63%~17.12%, 后根据系谱法选育而成。龙辐麦22 在2016 年生产 湿面筋25.9%~34.7% ,吸水率55.3%~58.7% ,形成 试验中较对照克旱 19 增产 11.9%,对秆锈病高抗至 时间2.0~7.4min ,稳定时间7.5~22.8min ,最大抗延 免疫,是东北春麦区具有推广潜力的抗倒伏、抗病、 阻力515~762E.U. ,延伸性161~188mm,拉伸面积 2 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 122.1~164.8cm 。 1 选育过程 2.3 抗病鉴定 2015-2016 年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 2003 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 护学院对锈病鉴定结果表明:龙辐麦22 对秆锈病生 以克丰10 为母本、克96RF6-976 为父本杂交,2004 理小种21C3CTR、21C3CFH、34C2MKK、34MKG 年以克丰 10 ×克96RF6-976 杂交F1 为母本,航天 均表现为中抗到免疫。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 诱变处理克丰 10 的SP4 为父本复交,2005 年复交 护研究所对赤霉病和根腐病的鉴定结果显示:龙辐 F0 种子经γ射线诱变后播种,分离后代按系谱法 麦22 对赤霉病和根腐病均为中感。黑龙江省小麦 选择。根据黑龙江省的生态特点,于2010 年第6 代 成熟季节气温高,多雨潮湿,在其田间生产过程中注 决选出小麦品系龙辐 10-527。在黑龙江省农业科 意防范赤霉病的发生。 学院民主园区的产量鉴定试验中每667m2 平均产 2.4 产量表现 2011-2013 年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 354.7kg ,较对照垦大12 增产9.8% 。2017 年通过黑 院民主园区的产量鉴定试验中,3 次重复每667m2 平 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黑审麦 均产量354.7kg ,较对照垦大12 增产9.8% ;2014 年和 2017002 ,命名为龙辐麦22 。 2015 年黑龙江省小麦区域试验,产量分别为273.20kg 2 特征特性 和322.67kg ,分别较对照克旱19 增产7.5% 和6.9% ; 2.1 植物学特性 龙辐麦22 为春性小麦,中晚熟 2016 年生产试验产量达到353.55kg ,较对照克旱19 品种,生育日数89d 左右。幼苗半直立,叶略窄,色 增产11.6%。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龙辐麦22 连续6 灰绿,分蘖力强,繁茂性好,株型收敛;株高95cm 左

文档评论(0)

尐丶丑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