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课件 第二十二章.pptVIP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课件 第二十二章.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放区文学 三、康濯、欧阳山和柳青的小说 在解放区的小说创作中,还有一类以表现农村新生活、新人物和新的时代中出 现的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的作品,典型的有康濯的《我的两家房东》、欧阳山的 《高干大》和柳青的《种谷记》。 解放区文学 《我的两家房东》通过主人公金凤和栓柱争取婚姻自由获得胜利的描写,反映了在解放区人们冲决旧婚姻制度和旧传统思想的愿望要求,描述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旧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得以解体,新的时代风尚和道德观念深入人心。小说着重从新旧两个不同时代的对比描写中,表现农民精神世界的变化。在过去,房东家的两个女儿婚姻都不幸福,大女儿的丈夫闹了个坏女人,而二女儿金凤14岁就许给了人家,男方比她大17岁。在新社会新思想的感染下,大女儿离了婚,金凤也找到了真正的幸福。“五四”时期要求婚姻自主、个性解放的主题在这里得到了延续和发展。 解放区文学 欧阳山的《高干大》写于1946年,是较早反映“新时代里人民内部问题”主题的长篇小说。小说描写的是40年代初陕甘宁边区一个叫任家沟的村庄办供销合作社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忠于职守,忘我工作,扎根于群众中,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农村干部高生亮(高干大)的形象,揭露了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对革命事业的危害,歌颂了联系群众、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解放区文学 柳青(1916—1978)的《种谷记》写于1947年,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反映农业合作化的长篇小说。小说以1947年陕甘宁边区的大生产运动为背景,写陕北王家沟群众在围绕变工队集体种谷、实行互助合作过程中开展的曲折复杂的斗争,描写了农民由个体劳动走向集体联合劳动的初步转变,反映了农村早期的社会主义萌芽,并初步展示了处于萌芽状态中的社会主义新事物与封建势力之间的斗争,这也是在现代文学史上较早反映这个主题的。 解放区文学 新英雄传奇 解放区还有另一种类型的小说,就是战争题材的小说。历时八年的抗日战争, 涌现出许多感人事迹,为新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两部章回体长篇小说:马烽、西戎的《吕梁英雄传》和孔厥、袁静的《新儿女英雄传》, 这些小说,以抗日战争为题材,情节性强,穿插情爱、感情纠葛,又被称为“新英 雄传奇”。 【本章学习参考】 一、阅读书目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孙犁:《荷花淀》 周立波:《暴风骤雨》 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 孔厥,袁静:《新儿女英雄传》 【本章学习参考】 二、相关文献 1.严家炎.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料(第二、三、四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1997 2.丁帆.中国乡土小说史论.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3 3.陈继会.中国乡土小说史.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 4.戴光中.赵树理传.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7 5.赵园.论小说十家.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7 【本章学习参考】 三、复习思考 1.名词解释: 赵树理方向 解放区小说 评书体小说 新英雄传奇 2.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描写乡土题材的众多新文学作家相比,赵树理在表现农民方面有哪些突破?试结合赵树理小说的人物塑造与基本主题来加以说明。 3.如何理解赵树理出现的文学史意义? 4.联系作品评析孙犁小说的艺术特色。 * 第22章 解放区文学 解放区小说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理论规定下,走上了工农兵主要是农与兵的主题方向,艺术形式上也着重体现为叙事文学主潮。本章拟评述赵树理的小说和解放区的其他小说。 回目录 解放区小说 一、解放区文学概况: 1.解放区文学的队伍构成: ①早期苏区文艺骨干;②从上海等地来的左翼作家;③各地奔赴根据地的文学青年;④根据地土生土长的文学新人。 但在延座讲话精神指引下,他们都追求以“战士”二字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文学价值,在革命战争的历史环境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革命文艺战士”。 解放区文学 2.解放区文学的基本创作模式: A.作家风格模式: ⑴赵树理模式:注重本土民间人情世态和审美趣味的通俗小说; ⑵孙犁模式:截取生活片段的诗意写实的抒情小说; (3)以异地到边区的作家丁玲、周立波为代表的模式:他们放下架子,选点扎眼,在熟悉新的人群和生活中,不断地寻找着新的位置。 解放区文学 B.内容模式:政治意识和阶级意识对宗法制社会改造、整合。 ①斗争模式:乡土是一个革命的大舞台,一个波澜壮阔的斗争中心 ; ②喜剧性样式:解放区的乡村构成了革命者翻身求解放得意义所在。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 中“闹洞房”,《暴风骤雨》中“分马”的情节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果树园”; ③颂歌心理 :歌颂党和人民,歌颂新生活。 解放区文学 3.创作的大体状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ormiti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