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毕业论文
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双PWM变换器
TOC \o 1-3 \h \u 1、摘要 h 2
2、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变换器概述 h 3
2.1研究背景 h 3
2.3创新点 h 4
2.4技术领域 h 4
2.5技术优势 h 5
2.6技术关键和主要技术指标 h 6
2.7使用说明书 h 7
3、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网侧变换器控制 h 12
3.1 基于Pi控制器的电网电压定向控制 h 12
3.1.1 网侧变换器数学模型 h 12
3.1.2 控制系统构成 h 14
3.1.3 仿真与结果分析 h 15
3.2网的变换器PR控制 h 17
3.2.1 PR控制器 h 17
3.2.2 PR控制系统构成 h 19
3.2.3 仿真与结果分析 h 20
4. 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转子侧变换器控制 h 25
4.1 基于PI控制器的定子磁链定向矢量控制 h 25
4.1.1双馈电机控制系统构成 h 26
4.1.2仿真与结果分析 h 27
4.2自适应PR控制 h 29
4.2.1自适应PR控制系统构成 h 30
4.2.2无静差理论验证 h 31
4.2.3仿真与结果分析 h 32
5、应用前景和适用范围 h 36
5.1应用前景 h 36
5.2适用范围 h 37
6附件 h 38
1、摘要
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具有变速运行范围宽、系统运行效率高、功率变换器容量小、成本低等优势,在风力发电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该系统中,转子交流励磁变换器的控制是关键。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围绕着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双PWM变换器的控制展开.
在对网侧变换器的研究中,通过分析网侧变换器数学模型和PR控制器特性,提出了网侧变换器PR控制策略,与传统的双闭环PI控制相比,该策略能够充分发挥PR控制器在静止坐标系下实现交流输入信号无稳态误差的特点及其在谐波补偿方面的优势,无需坐标旋转变换,省去易受温度及电路参数影响的耦合项及前馈补偿项,从而减小了控制算法的实现难度,提高了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并且有利于电能质量的改善;在对转子侧变换器的研究中,针对基于PI控制器的定子磁链定向矢量控制策略下系统控制性能易受电机参数影响的问题,提出了自适应PR控制策略。在此基础上,对1.5MW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机组自适应PR控制系统的性能进行了仿真验证.
此外,为解决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运行中转子侧功率的频繁变化所引起的直流母线电压波动剧烈等问题,对双PWM变换器协调控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双PWM交换器联合控制策略一负载电流前馈控制,并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策略能够有效抑制直流母线电压波动,有利于降低电解电容的容量,提高机组的可靠性。
关键字:变速恒频;风力发电;双PWM变换器;PR控制
2、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变换器概述
2.1研究背景
当前,人类发展所共同面临的两大问题:一是能源枯竭,如煤炭枯竭、石油和天然气等常规能源储量日益减少;二是生态坏境的恶化。基于上述的两大问题,开发和利用可再生无污染能源对人生存环境的改善意义重大,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风能这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如果把全世界风能理论蕴藏量的百分之一用于发电,即可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风能是最清洁的能源之一,风力发电是大规模利用风能最经济的方式。地球上的风能大大超过水流的能量,也大于固体燃料和固体燃料的总和。目前世界每年燃烧煤所获得的能量,只有风力在一年内所提供能量的三分之一。因此,国内外都很重视风能的开发利用。在这种大环境中,为了提高风力发电转换的效率,本团队研发了“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变换器”。
2.2设计目的和基本思路
设计目的:随着风电机组容量的不断增大,提高机组运行效率成为风力发电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可实现最大风能追踪的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成为研究开发的热点——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变换器应运而生,为风力发电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基本思路:本变换器以双PWM变换为基本原理,包括网侧变换器的常规矢量控制和PR控制、转子侧变换器的常规矢量控制和自适应PR控制以及双PWM变换器联合控制,并分别进行了仿真分析和验证。
2.3创新点
·采用矢量控制技术
·多重化PWM控制技术
·无源整流与PWM整流可选
·采用DSP作为核心控制芯片,具有较高的实时性
·压接工艺的IBGT技术,有效抗振动
·变换电路与控制电路独立设计,完全隔离,绝缘等级高,操作安全
·主动的无功控制,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超前或滞后补偿
·高效率,本产品具有96%的变换效率
·零冲击并网,自动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安塞尔姆基弗研究学士学位论文.doc
- 安顺职院食堂施工方案毕业设计论文.doc
- 鞍钢无缝钢管厂管坯车间厂房建筑、结构设计毕业论文.doc
- 八路抢答器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
- 白鹿温泉度假村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旅游管理毕业论文.doc
- 办公楼中央空调系统设计空调本科毕业论文.doc
- 爱心呼叫中心呼叫信息系统设计说明书.doc
- 爆米花网北京地区营销方案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
- 背景缩减和阴影检测算法论文.doc
- 本科毕业论文车牌识别管理系统.doc
- 2025至2030年中国口腔素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含氟垫底材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向心滚针保持架组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合金套链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含碳拱形口罩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后帮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同步转换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含锆型硅酸铝纤维毡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吸力自清洗过滤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二月经济法课件节点 .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