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艺术学院西方音乐史课件6 法国和意大利的浪漫歌剧 .pptVIP

山东艺术学院西方音乐史课件6 法国和意大利的浪漫歌剧 .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法国和意大利的浪漫主义歌剧 5.1法国大歌剧 5.2法国喜歌剧、趣歌剧和抒情歌剧 5.3意大利歌剧:从罗西尼到威尔第 5.4真实主义歌剧 5.1法国大歌剧 法国作曲家奥柏(1782 -1871)是大歌剧的催生者之一,作品有《波尔蒂契的哑女》 等。 从19世纪30年代起,法国大歌剧就具备四大要素:富丽堂皇的布景、别致细腻的编舞、引人人胜的情节和历史题材。史诗般的结构与超长的长度也是大歌剧的特点。 写这种类型作品的高手当推迈耶贝尔,法国脚本作家斯克里布(1791-1861)写了很多具有大场面的大歌剧脚本,大部分都被梅耶贝尔采用,如《恶魔罗勃》 、《法国新教徒》和《先知》。这些作品融合了音乐、舞蹈、盛大的合唱场面,取材于17世纪欧洲宗教战争等历史事件。深受各地歌剧院的欢迎。 大歌剧被趣歌剧和抒情歌剧替代 法国趣歌剧(谐歌剧、轻歌剧) 19世纪50至60年代,法国喜歌剧发展为趣歌剧,是一种诙谐风生的,讽刺性的喜歌剧,有说白而不唱宣叙调 代表人物:奥芬巴赫 奥芬巴赫是法国轻歌剧的奠基人和杰出的代表。他面向大众,把舞台剧的传统、喜歌剧的形式与城市民谣相结合。他的曲调贯穿着大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情调,广泛采用生活舞蹈,如华尔兹、加洛普舞 、康康舞的节奏。他的轻歌剧充满嘲笑与讽刺的内容,但也有迎合权贵口味的一面,娱乐性强,甚至有色情性的表现。 奥芬巴赫的音乐对奥地利的F.苏佩、J.斯特劳斯、A.沙利文、匈牙利的F.莱哈尔以及现代的美国音乐剧都有影响。 5.2.3法国抒情歌剧 在向趣歌剧发展的同时,又在另一些作曲家手里演化成为抒情歌剧。抒情歌剧采用浪漫主义文学题材,规模在喜歌剧和大歌剧之间。它像喜歌剧一样,主要以优美的旋律引人入胜,但没有喜歌剧的说白,规模则大于喜歌剧而小于大歌剧。它把法国浪漫文学的抒情气质、意大利的美声唱法、瓦格纳的半音和声与丰富的配器手法结合起来,在整体上保持一种明朗、淳朴、文雅的风致。 代表人物:托马、古诺、比才 比才,1838年出生于巴黎一个音乐之家。父亲阿道夫是一位歌唱教师,母亲艾梅弹得一手好钢琴。9岁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先后从马蒙泰尔、古诺、阿莱维学习作曲。后与阿莱维的女儿结婚。 12岁起,比才开始了音乐创作活动,早期的作品为歌曲、钢琴曲和交响曲。他早期创作歌剧的有《奇迹医生》(1856)《米拉克尔博士》(1857)《唐普罗科皮奥》等。在音乐史上均无重要建树。 1863年他的歌剧《采珠人》上演,这部以锡兰(注:今斯里兰卡)为背景的爱情悲剧受到了观众与评论界的注意。1867年又创作了另一部重要作品《珀斯城的美女》。1872年比才创作完成独幕歌剧《扎米雷》,这部作品是比才走向成功之路的开端。对比才的创作发展起决定性影响的,是他于1872年为法国著名作家都德的戏剧《阿莱城的姑娘》谱写的戏剧音乐。 在这部戏剧音乐中,他用法国人所特有的对色彩的感觉能力,描绘了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生活,出色精巧的和声与配器。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使这部作品凭添了多彩的神韵,充分显示了这位杰出作曲家的清新风格和抒情特色。《阿莱城的姑娘》的音乐后来被编为广为流传的两套管弦乐组曲。《阿莱城的姑娘》为比才的经典之作《卡门》开启了成功的大门。对此,比才表示,是《阿莱城的姑娘》使“我找到了自己的道路”。 《卡门》是比才最优秀的作品,也是他歌剧创作中的顶峰。然而,这部杰作于1875年3月在巴黎喜歌剧院上演时,却遭到惨败。这沉重地打击使比才意志消沉,陷入绝望和沮丧中不能自拔。3个月后,这位年仅37岁的风华正茂的作曲家离开了人世。 比才去世后的4个月,《卡门》在维也纳获得巨大成功。以后,又相继在布鲁塞尔、伦敦、纽约、巴黎等地演出,同样为英年早逝的作曲家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比才以《卡门》这部19世纪法国最伟大的歌剧,确立了他在歌剧史上的历史地位,成为这一世纪下半叶法国歌剧最卓越的代表人物。 5.3意大利歌剧:从罗西尼到威尔第 19世纪的意大利歌剧,如果没有罗西尼的出现,极有可能将不可遏止地沉沦下去。在意大利正歌剧已经衰亡,歌剧舞台风雨飘摇的紧要关头,正是由于罗西尼的力挽狂澜,它又获得了新的动力与生命。 罗西尼在歌剧史上打破了一直奉行的以歌词为主导的做法,大胆地创造了以音乐旋律为主导的风格。 在罗西尼的一生中,共创作了38部歌剧。最杰出和最具代表性的有六部作品:《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灰姑娘》《贼鹊》《塞米拉德米》和《威廉·退尔》。 他的创作是意大利歌剧发展的中间环节,他结束了前一阶段僵化危机的时期, “最后一位古典主义者”--这就是他对自己的评价。 威尔第 罗西尼跨越两个时代,即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代。威尔第则是完全属于19世纪的艺术家。他出生于1813年,卒于1901年。19世纪是一个在人类文明和文化方面都充满决定性的世纪。威尔第从1

文档评论(0)

ormiti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