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墨天牛防治技术.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松墨天牛防治技术 松墨天牛是我国松树的重要蛀干害虫,也是 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的主要媒介昆虫。 拉丁学名: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 异名:Monochammus tesserula Wirte 英文名:Pine longicom beetle;Pine sawyer 分类地位: 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沟胫天牛亚科 (Lamiinae)。 中文别名:松褐天牛、松天牛 分布:中国北京、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四川、西藏、陕西、河南、台湾; 国外分布于越南、老挝、朝鲜、日本。 寄主:主要有马尾松、 \o 冷杉 冷杉、 \o 云杉 云杉、 \o 红松 红松、黑松、雪松、落叶松、油松、华山松、柏、杉。 危害:成虫补充营养,啃食嫩枝皮,造成寄主衰弱,幼虫大量钻蛀树势衰弱或新伐倒的树干,引起成片松树枯死。此外,成虫还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一旦传入,将会造成松林大面积死亡。 ? ? 形态特征 \o 查看图片 成虫: 体长10~30mm,宽4.5~9.5mm,橙黄色至赤褐色。每个鞘翅上有5条纵纹,由方形或长方形黑色及灰白色绒毛斑点相间组成,斑纹特殊,故与其他种易于区别。头部额区刻点细密,头顶处较粗糙并略有皱纹。口器为下口式,侧观其额面与体轴近似垂直。触角栗色或称棕褐色,雄虫触角比雌虫的长。第三节比柄节长约一倍,并略长于第四节,柄节上具封闭式端疤。雄虫第一、二节全部及第三节基半部,具稀疏的灰白色绒毛,触角全长超过体长的1.5倍。雌虫除末端一、二节外,其余各节除端处留有深色环以外,均具稀疏的灰白色绒毛,触角长度近似于体长或仅超过体长的1/3。前胸宽胜于长,刻点粗糙多皱纹,中瘤不显著,两侧具一对较大的刺突,其端处稍呈圆锥形。前胸背板上有二条明显的橙黄色纵带与三条黑褐色纵带间隔排列。前足基节窝为封闭式,中足胫节处侧缘端处具一斜沟。小盾片上密被橙黄色绒毛。翅基部有颗粒状突起和粗大的刻点,呈半规则排列,翅面上具方形或长方形黑色、褐锈色及灰白色绒毛,组成大小不等的斑块,镶嵌成不规则的五条纵纹。翅端部较狭窄近似刀切状,内端角明显,外端角呈大圆弧形。 \o 后翅 后翅发达有较强的飞翔能力。腹部的腹面及足杂有灰白色绒毛。 ? \o 查看大图 松墨天牛(成虫) \o 查看大图 松墨天牛(成虫) 卵:长约4毫米,乳白色,略呈镰刀形。 幼虫:体乳白色,老龄幼虫体长40~45mm,扁圆筒形。头部黑褐色,扁平,其长为宽的1.3倍,头盖侧叶缘前半部近似平行,后半部侧缘向后逐渐变狭,后缘呈圆弧形,中内处呈浅弯。具单眼一对,头盖两侧着生几根短刚毛。触角三节,末节呈半球形。下颜宽长是头顶中央缝的3.5倍,赤褐色且较光滑,前缘全部隆起。咽喉部位明显突起,具数个刚毛窝。前胸背板的前区和侧沟的内侧凹陷部位呈黄褐色,后半部淡黄褐色,并密布微细颗粒似天鹅绒状(前缘侧方颜色稍浓),由各种形状的大刻点组成波状横纹。前胸中腹板后侧角及小腹板前缘处,密布细微的颗粒。无胸足,腹足只有泡突,各腹节的背、腹面近中央处有横列的瘤和沟,背面的瘤为四横列,二条横沟;腹面的瘤为二横列,一条横沟,瘤上具很多微刺。中胸的一对气门较大,各腹节的气门为椭圆形,长度是中胸气门的一半。第十腹节很小,背面观只看到一长的横裂和短的纵裂。 ? \o 查看大图 松墨天牛(幼虫) 蛹:乳白色,圆筒形,长20~26毫米 生物学特性 \o 查看图片 松墨天牛 年发生代数因地而异,以北方为例,每年发生一代。均以老熟幼虫在木质部坑道中越冬。翌年4月越冬幼虫开始转移到靠近树皮部位,作一蛹室化蛹。新羽化的成虫自树皮下约6mm的圆形羽化孔内脱孔,5~9月份均有成虫羽化,其中以5月中旬~7月下旬羽化数量最多。 成虫羽化后活动分3个时期,即移动分散期、补充营养期和产卵期。开始补充营养时,昼夜均可飞翔,且常喜欢在幼嫩枝条或针叶上取食。以后则逐渐移向多年生枝取食。成虫喜欢2年生枝,补充营养后期成虫几乎不再移动,通常羽化后20天左右即开始产卵,其适温为20℃。成虫主要选择衰弱树,卵多产于树干或粗壮枝干上,开始产卵。先咬食树皮,然后咬一浅痕(卵槽),然后将产卵管从刻槽伸入树皮下产卵,交尾和产卵都在夜晚进行。每头雌虫一生产卵约100-200粒。 初孵化幼虫先在树皮下的内皮及边材处取食,蛀成宽阔而不规则的扁平坑道,幼虫在此部位生活约1~2月。长大的幼虫开始朝向树干木质部蛀食,并向上穿凿椭圆形的纵坑道,长约5~10mm,直至晚秋,幼虫在木质部坑道内越冬,来年春再开始活动。整个坑道呈“U”形,坑道内的蛀屑大部分被推出而堆积于树皮外,除蛹室附近有少量之外,坑道内很干净。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