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1 《沁园春•雪》
【学习目标】
能力目标
1. 了解词的一般特点,体会本词语言的准确性;
2. 掌握本词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情感目标
在诵读中体会作者宽阔的胸怀,宏大的气魄,坚定的信心,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
【重点、难点】
1. 掌握本词中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 通过分析与诵读,体会作者宽阔的胸怀,宏大的气魄,坚定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岑参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欣喜,李白有 “燕山雪花大如雪,纷纷吹落轩辕台”
的豪迈,柳宗元有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无奈。雪在诗篇里是诗人情趣的寄托,人格的化身,今
天我们也要一起去感受一篇气势恢弘的词—— 《沁园春•雪》。
二、相关文体知识和写作背景
1. 关于词
词是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源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
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每首词都有固定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
平仄,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一首
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
那么,现在你能结合词的相关知识说说对 “沁园春•雪”这个题目的认识吗?
答: “沁园春”是词牌名; “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2. 如何朗诵 《沁园春•雪》?
你是如何朗读这首词的?下面请同学们听一听这篇课文的朗读录音,再次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听完了朗读录音,同学们想不想读得和老师一样好甚至比老师还好呢?
你知道怎样读一首词才能读出感情和和谐的节奏吗?
①要读准字音理解文意;
②要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
③在理解品味诗歌的基础上把握朗读的语调和语速。
再次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注意停顿和重读哦!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北国风光……分外妖娆。”以豪迈的语调来朗读。“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俱往
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要用赞颂、高昂的语气来朗诵。但,是不是要一味的激情澎湃呢?不是的,
“惜秦皇汉武……只识弯弓射大雕。”就要用稍带批评的口吻来朗诵。
3. 了解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诗词内容
写作背景:
这首词的写作时间是1936年2月。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就有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
鸿鹄大志,1925年在长沙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后,面对生机勃勃的辽阔大地,他感慨万千,写下了 “怅
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 11年后,也就是1936年2月,毛泽东准备率领抗日先锋队东渡黄河
开赴抗日最前线,渡河前适逢大雪,他于雪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观察地形,面对祖国的大
好河山,胸中豪情激荡,满怀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壮丽诗篇,作了有力的回答,
道出了自己的心声。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主席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
诗,毛主席就把这首 《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在 《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并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
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这首诗词分为上下两阕,你知道上阕重点写的是什么?下阕重点写的是什么?
上阕:描写北国雪景,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下阕:纵论古代英雄,抒发了自己的抱负。
继续思考:
问题一:这首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但上、下两阕各有侧重,上阕侧重于什么,下阕又侧重于
什么?
问题二:上阕写的是什么地域什么景色?试按对景色的概括写、具体写、想象写的脉络,把它分为三
个层次。
问题三:下阕如何引入对人物的评论,评论了哪些古人?又评论了哪些今人?试按此线索也将它分为
三个层次。
问题一答:上阕侧重于写景,下阕侧重于抒情、议论。
问题二答:上阕写北方的雪景。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