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春中医药大学温病教研室模拟试卷
一、 名词解释(每词I分,共10分)
1、温病2、伏邪温病3、气血两燔4、身热夜甚5、逆传心包
6、分消走泄7、增水行舟8、泻南补北9、神昏谑语10、透热于热外
二、 填空题(共10空,每空1分,计10分)
1、 叶天士说:“再论气病有不传血分,()或如温胆汤Z走泄。”
2、 温病按发病类型分为()和()。
3、 血分证的辨证要点是()。
4、 温病高热,神昏谄语,伴有抽搐,便秘者,宜选用()方。
5、 “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即指出了() 病证治疗的三大禁忌。
6、 湿温湿重于热者,病变中心偏重于(),热重于湿者,病变中心偏重于()。
7、 舌苔口厚而干燥主();胃气衰败的舌象是()。
三、 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计20分)
1、 证见身热,汗出,烦渴,咳喘,或咯痰黄稠,胸闷胸痛,舌红苔黄,脉数。治宜()
A.清燥救肺汤B.麻杏石甘汤C.苇茎汤D.葛根苓连汤E.翘荷汤
2、 既可伤阴又可伤阳的温邪是()
A.风热病邪B.暑热病邪C.湿热病邪D.燥热病邪E.温热病邪
3、 属于湿热类温病的是()
A.风温B.大头瘟C.春温D.秋燥E.伏暑
4、 凡见斑疹即说明邪在()
A.卫气B.气营C.营血D.心包E.肝经
5、 证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咳嗽少痰,咽干鼻燥,口渴,舌边尖红,苔薄口欠 润,脉右寸数大。治用()
A.银翘散B.桑菊饮C.蕾朴夏苓汤D.桑杏汤E.杏苏散
6、 潮热便秘,胸腹胀满,喘促不宁,痰涎壅盛,脉右寸实大,苔黄腻。其病机为() A.肺燥肠闭B.邪热壅肺C.痰热结胸D.热灼胸膈E.肺热腑实
7、 温邪能否侵入人体,并导致发病,其决定因素是()
A.人体正气的强弱与邪正力量的对比B.自然因素C.社会因素
饮食不洁E.起居失慎
8、 下列温病中,属病发于里的温病是()
A.风温B.春温C.湿温D.秋燥E.犬头瘟
9、 温病卫分证的辨证要点是()
A?咳嗽B.头身疼痛C.无汗或少汗D.舌边尖红,脉浮数
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
10、 温病中凡病邪已离开卫分,尚未进入营血分的病证多属()
A.热入心包证B.热盛动风证C.气血两燔证D.气分证E.气营两燔证
11、 证见身热夜甚,口干,但不甚渴饮,心烦不寐,时有请语,斑疹隐隐,舌质红绛,治用()
A.疏风泄热法B.和解表里法C.清热祛湿法D.清营泄热法E.凉血散血法
12、 暑温,身热息高,心烦溺黄,口渴自汗,肢倦神疲,脉虚无力。其病机为()
A.暑热亢盛,津气受伤未甚B.暑热稍退,津气俱伤C.暑热虽去,津气欲脱
D.阳明暑热,太阴湿困E.以上均不是
13、 齿龈出血,结瓣于上,其色紫如干漆者,为()
A.远血B.近血C.阴血D.阳血E.虚劳干血
14、 下列汗出中,属病解之汗的是()
A.无汗B.时有汗出C.战汗D.大汗E.汗少而粘
15、 温病大便异常,可用通因通卞法的是()
A.大便下利色黄热臭B.纯利恶臭稀水无大便C.大便粘腻不爽,色黄如酱
D.大便泻下如水E.大便下血
16、 证见寒热往来如疟状,寒甚热微,身痛有汗,手足沉重,呕逆胀满,舌苔白厚腻浊如积 粉,脉缓。治宜()
A.雷氏芳香化浊法B.雷氏宣透膜原法C.雷氏清凉涤暑法
D.雷氏清宣金脏法E.雷氏却暑调元法
27、证见高热不退,头痛头胀,烦渴,手足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舌干红,脉弦数, 治宜()
A.菖蒲郁金汤B.安宫牛黄丸C.紫雪丹D.至宝丹E.羚角钩藤汤
18、 身热不甚,口干咽燥,神倦耳聋,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舌红绛而干。其病机为()
A.肺胃阴伤B.阴虚火炽C.热伤心肾D.燥干清窍E.肾阴耗损
19、 证见发热口渴,胸闷腹胀,肢酸倦怠,咽喉肿痛,小便黄赤,或身目发黄,苔黄而腻, 脉滑数。治宜()
A.三仁汤B.王氏连朴饮C.菖蒲郁金汤D.甘露消毒丹E.三石汤
20、 证见壮热,口渴引饮,烦躁不安,头面城肿,咽喉疼痛加剧,舌赤苔黄,脉实数。治用() A.葱豉桔梗汤B.普济消毒饮,外敷三黄二香散
C.通圣消毒散D.七鲜育阴汤E.翘荷汤
四、多选题:(共20题,每题1分,计20分)
1、 清代温病四大医家为()
A.吴乂可B.叶天士 C.薛生白D.吴鞠通E.王孟英
2、 温病的特点为()
A.有特异的致病因素:温邪B.多数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
病理演变有一定的规律性D.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E.后期易伤阳气
3、 易闭窍、动血、动风的病邪有()
A.风热病邪B.暑热病邪C.湿热病邪D.燥热病邪E.温热病邪
4、 阳明腑实可见哪几种舌象()
A. 口砂苔B. 口厚而腻苔C.老黄燥裂苔D.灰燥苔E.黑厚燥裂起刺苔
5、 吴鞠通“证本一源,前后互参,不可偏执”是指下列哪些温病()
A.风温B.春温C.暑温D.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