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失效分析9 高温破坏.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第四节 高温断裂形式及其破坏特征 * * * * * * * * * 第五节 高温破坏的预防措施 * * * * 总 结 * 钢铁的 高温氧化 室温下表面只生成Fe3O4,Fe2O3相二层结构,当温度570度时,生成FeO层,所以高温环境,表面氧化膜为三层结构。从高温冷却的过程中FeO要分解,氧化皮层中有相变。 阳离子空位:P型半导体? 如FeO ,Fe3O4膜 阴离子空位:N型半导体? 如Fe2O3膜 * V(Fe O ):V(Fe)=1.77 V(Fe3O4):V(Fe)= 2.09 V(Fe2O3):V(Fe)=2.14 提高钢氧化性能的途径: ①合金化降低氧化膜中的扩散; ②合金化提高氧化膜的稳定性; ③合金化形成致密稳定的合金氧化膜。 Cr、Al、Si的氧化物点阵结构接近Fe3O4,它们的离子半径比铁小,易稳定密度大的Fe3O4,缩小FeO形成温度。 Mn、Cu的离子半径大于铁,易溶于疏松的FeO,他们是FeO的稳定剂,扩大FeO的相区,降低FeO形成温 度。 当钢中加入合金元素Cr、Ti、Al、Si时,则氧化过程中由于铁离子的消耗,而铬、铝、硅等氧化物的稳定,会使氧化物的底层逐渐富集为稳定的氧化物的膜层,形成以Cr2O3,Al2O3、SiO2为主的氧化膜,这类氧化膜形成时,铁、氧通过膜的扩散严重受阻,氧化性显著提高。 out out 金属材料失效分析 河海大学力学与材料学院硕士课程 第9讲 高温破坏分析 (Failure analysis of metallic materials) 分类 —— 高温化学力破坏(高温氧化及热盐腐蚀) * 第9讲 高温破坏分析 干式腐蚀 → 电化学反应 材料与环境介质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的界面反应过程。高温下无水溶液电解质作用,该过程以界面化学反应为特征。 金属在高温介质作用下,多在其表面生成腐蚀锈皮。腐蚀锈皮可能减轻或抑制金属的继续腐蚀,也可能加重加速腐蚀。 按环境介质状态,可分为: ◇高温气态介质腐蚀(高温氧化) ◇高温液态介质腐蚀 ◇高温固态介质腐蚀。   * 第一节 高温氧化机制 第二节 高温热盐腐蚀机制 第三节 高温断裂机制 第四节 高温断裂形式及破坏特征 第五节 高温破坏的预防措施 —— 高温机械力破坏 高温断裂或经历高温后常温服役断裂,主要类型有回火脆性、热振破坏、敏化破坏等。 高温机械力破坏鉴定应从晶界入手,其破坏机制与晶界特性密切相关(如:晶界偏析、晶界析出、晶界扩散、晶界运动等)。 * 第一节 高温氧化机制 如同湿式腐蚀,高温氧化亦为一电化学过程。   随着氧化的进行,反应产物的生长速度往往不是受某一化学反应环节控制, 而是由反应物通过固体膜的扩散过程控制,而物质通过膜的扩散速率又取决于晶格缺陷。 氧化初期,膜薄M离子或O离子双向扩散,膜中相遇使之增厚,氧化膜继续增厚,金属的继续氧化是一个复杂过程 . 控制环节:氧化反应控制 (初期), 扩散控制(形成保护膜后) * 怎 样 才 能 够 形 成 完 整 的 氧 化 膜 呢? Pilling-Bedworth 原理 泡林-贝德沃思 PB比: PB比1是氧化膜完整的必要条件, 非充分条件,why ? 氧化物分子量 金属比重 氧化物比重 * PB比不能定量反映氧化膜保护性能的优劣.PB比过大,形成氧化物时的体积膨胀量太大,氧化物内应力增大,氧化膜可能破裂、鼓泡、剥离、脱落。 如: Mo形成MoO3的PB比为3.3,但高温下MoO3 易挥发,不可能形成完整的氧化膜。 一般认为,PB比在1-2之间,氧化膜具有 较好的保护性能。 影响氧化膜保护效果的其它因素: 附着力、热胀系数差异、熔点、合金元素。 * 氧化反应热力学 氧化反应动力学 判定氧化反应能否发生 分析氧化反应的速率 * A. 氧化反应的热力学 * (埃林汉姆) 氧化铝 氧化镁(较稳定,不易分解) 氧化硅 ——高温冶金 各直线几乎平行(标准熵改 变大致相同,1molO2消失) T 金属的氧化反应 一般是放热反应 高温下单质较为稳定 沸点后斜率改变明显 * B. 氧化反应的动力学 化学反应动力学 ●质量传输 * 质量传输 * PB比1, K、Na、Ca、Ba、Mg; 易挥发金属氧化物, 如:Mo PB比0.81 * 能形成完整氧化膜的金属, 如Fe、Co、Cu、Ni、Mn等 在一定条件下的氧化 抛物线规律(近似为仅受扩散控制) PB比1.54 *

文档评论(0)

qingfengxul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文档来源于网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