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答谢中书书.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7.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主备人 高彩仙 备课时间 2015年12月 学习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2.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3.背诵短文。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优美意境,体会作品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画面布局的巧妙。 教学方法 朗读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导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 教学 一、导入新课: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道出了其壮观豪放的气魄;杜甫笔下的泰山“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突出了其雄伟神奇的景观;郦道元笔下的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尽现了其雄奇险拔的奇景……这些美景,无不让你心动神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进陶弘景美妙的山川之景中,去尽情地感受一番。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展示学习目标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2.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3.背诵短文。 自由朗读学习目标 明确本节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 三、预习 检测 三、预习检测 1、题目解读:本文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答/谢中书/书”——写给谢中书的信。明确两个“书”的含义。第二个“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含有审美意味的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2、时代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如吴均的《与顾章节》《与朱元思书》、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都属于此类。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具有相当美学价值的精品,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1、第一题口头回答 2、第二题抽两个小组板演字音。 3、其他同学完成检测卡。 激发学生的的兴趣,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 检测学生课前预习对作者及作品、字词注音掌握情况,夯实基础。 四、自主学习。 四、整体感知 1、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 (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听读,掌握字音、节奏。 (2)学生大声朗读,品味四字句的节奏。 (3)选一学生读课文,其余同学点评。 (4)学生齐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句。 a.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颓:坠落;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b.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与:介词,跟、同)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动词,参与,这里指欣赏)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3)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①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交相辉映。②四时:四季。③歇:消散。 ④夕日:夕阳。⑤颓:坠落。⑥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鳞,指代鱼。 ⑦欲界:佛教指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即人间。 ⑧康乐:指谢灵运,东晋人,是谢玄的孙子,袭封为康乐公,故称之为谢康乐。⑨与:参与,这里指欣赏。奇:指奇山异水。 (4)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设计意图 1、朗读是关键,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应建立在朗读的基础上。在第一次朗读课文之后,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加深理解。 2、巩固课堂知识,积累语文基础知识 五、小组合作学习。 五、精读课文,突破重点 1、反复熟读课文,思考如下问题: (1)山川之美,在诗人陶弘景的笔下是怎样的情景?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作者是怎样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来写一天中的景物变化?(引原句)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自己隐居地的秀美景色? 从形态、色彩、声音三个方面描摹其美景的。 (4)陶弘景是怎样赞赏谢灵运山水石的成就?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 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6)“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净;分别从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来写。 (7)“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取得怎样的表达效果? ——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