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A Social History Study on the Murals
A Social History Study on the Murals of Fenyang Goddes Temple
Shansi Province
山西汾阳圣母庙壁画的社会史考察
文/宋燕鹏 Song Yan-Peng
摘要:山西汾阳圣母庙的存在是因为满足了民众对子嗣的需要,虽然这能够保证其在普通民众心目中的地位,但并未打开通向国
家祀典的大门。壁画是宣扬神祇功能的绝好载体,但画工在汾阳圣母庙壁画的处理上,过分地突出了送子的功能。可以说汾阳圣 母庙的壁画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圣母信仰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山西;汾阳;圣母庙;壁画;社会史
中图分类号:B9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652(2013)05-0014-05
壁画是反映寺庙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长时
间内对其解读皆属于美术史论学者的研究领域。以文 献材料作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学者,面对壁画,往往感 觉无从下手。而事实上,壁画所反映的内容,不是画 工当时所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之前经历很长时间所累 积起来的。正如赵世瑜教授所说:“历史学家看待图 像,并不会忘记他们从文字资料的使用中总结出来的 方法,那就是把它视为一个‘层累地制造出来的’文 本,也即一个有‘历史’的文本。顾颉刚所谓‘层累 地制造出来的历史’,实际上是‘层累地制造出来 的’历史文本。图像当然也不像表面上那样是一个共 时性或一次性的产物。”[1]如果将壁画当作层累出现的 文本,可能对汾阳圣母庙就会有一些新的认识。
异。将各种信息付诸于壁画者,是经常为人所忽视的
画工。壁画所体现的是画工和庙宇捐赠者的意志,画 工负责人物形象的塑造,庙宇捐赠者负责内容的设 计。汾阳圣母庙现存壁画为明代作品,大可将之作为 明代画工和庙宇捐赠者的意志。如果单独来看汾阳圣 母的壁画形象,大致会从美术史角度评论一番。但如 果和同样为“圣母”的太原晋祠昭济圣母、汾阳太符 观后土殿中的后土圣母,甚至太原多福寺大雄宝殿东 壁的摩耶夫人(明代)等等相比较,会发现寺观中的 女神形象,无论是壁画还是雕塑都有着非常明显的雷 同化倾向。以至于永乐宫三清殿东西两壁的女神身份 问题,到底哪个是西王母,哪个是后土迄今争论不 休。[2](p9)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就牵涉到宋代以 来山西地区女性神祇的演变问题。
汾阳圣母庙主神圣母的身份认定,说法不一。刘 守覃和潘絮兹先生根据过去每年三月初三举行盛大的
庙会这一民间说法,即认定这里供奉的圣母为西王
一
壁画虽然是作为艺术品展示在游览者面前,每个
人所接收到壁画所传递的信息量之多寡必定也因人而
14
山西档案
(1549)之碑刻:“汾城西五里许,为田村,连络向阳诸山,禹门南抱,彪岭北环,盖汾西之隩区也, 宜有庙祀哉。顾神母庙建代不可粤(考),惟门匾题 曰‘神母祠’,旧址殿庑轩楼将颓然于草莽中,而石 刻神像爽然独存。其亦山川之精,水土之神,有功 于民,则祀之。”[8](P484)“神母”说明了女性身份,
(1549)之碑刻:“汾城西五里许,为田村,连络
向阳诸山,禹门南抱,彪岭北环,盖汾西之隩区也, 宜有庙祀哉。顾神母庙建代不可粤(考),惟门匾题 曰‘神母祠’,旧址殿庑轩楼将颓然于草莽中,而石 刻神像爽然独存。其亦山川之精,水土之神,有功 于民,则祀之。”[8](P484)“神母”说明了女性身份, “山川之精,水土之神”,却恰恰说明其自然神的来 历。宋代以来,山西地区的各地自然神多向人物神转 化。首先是附会为女性,第二步就是附会到具体人物 身上。以晋祠昭济圣母为例试加说明。晋祠原本祭祀 晋国开基君主唐叔虞,因难老泉流经此地,民众在水 侧建立“女郎祠”。北宋仁宗时韩琦为官此地,还留 下“女郎祠下池清莹”之句。[9](卷二《晋祠鱼池》,册1089,p229)但 “女郎”多少有些不够尊敬神灵,因此该祠在神宗时 就已经被称为“圣母祠”了。“平晋县有圣母祠,神 宗熙宁十年封昭济圣母。徽宗崇宁三年六月赐号‘慈 济庙’。政和元年十月加封显灵昭济圣母,二年七月 改赐惠远。”[10](册1,卷二十,p794)虽然赐额与封赠皆有,但圣 母到底是何方神圣,在这个时期还未有人在意,因为 本来泉神就无名无姓。并且由于北宋前期当地民众对 水利的需求日益增长,圣母在晋祠的地位迅速提高, 在北宋后期就已经超过了唐叔虞,成为晋祠的主神。 只是到了明代,因为和唐叔虞在一起供奉,出于伦理 考虑,才将之附会为其母亲邑姜。[11]晋祠昭济圣母在 北宋就已经解决了身份合法化的问题,到明代才被附 会。这是宋元时期山西泉神发展的固定途径,汾阳圣 母也难以摆脱这一模式,只不过遗憾的是,长期未有 文人对其加以附会,导致直至民国时期,圣母依然只 是“圣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