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合成及中试生产技术研究-有色金属冶金专业毕业论文.docx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合成及中试生产技术研究-有色金属冶金专业毕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南大学博l学位论文 中南大学博l学位论文 摘璺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合成及中试生产技术研究 摘要 本文系统地利用机械液相活化法研究了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和 钴酸锂的基础条件。研究表明合成原料、原料的配比以及热处理制度是影响产物 电化学性能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电解二氧化锰和碳酸锂是合成锰酸锂的 较佳原材料:Li/Mn在O.50—0.55的范围内所合成的锰酸锂具有较标准的正尖晶 石结构和较好的充放电性能:采用连续三温区烧结法所合成的锰酸锂材料晶型较 完整,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和较优良的充放电循环性能。碳酸钻和四氧化三钴以及 碳酸锂是合成钻酸锂的较佳原材料;Li/Co在O.98.1.05的范围内所合成的钴酸锂 具有较标准的d-NaFe02型层状结构和较好的充放电性能;采用连续两温区烧结 法所合成的钴酸锂材料晶型较完整,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和较优良的充放电循环性 良 , 本文重点研究了稀土掺杂对锰酸锂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I研究表明:用 稀土修饰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Li。Mn:一,RE。籼,0.95≤x≤1.1,0≤y≤ 0.3),具有较标准的尖晶石结构;掺入合适的稀土元素后所合成的材料具有更好 的电化学可逆性能;同时也具有比较优良的高温性能。在掺杂稀土的基础上,对 材料进行包覆钻的修饰,合成了包覆钻的复合化合物Li,№:,,Co。REⅢeoa(O.95≤ x≤1.1,O≤y≤O.3,0≤z≤O.3),所合成的正极材料的循环性能及容量都得到 了进一步的提高。同审扩用晶体场理论分析了掺杂稀土及包覆钻在尖晶石型锰酸锂 中的作用及机理。y 在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我们重点研究了锰酸锂和钴酸锂的中试生产技术, 建立了一条年产15吨钴酸锂的中试生产线和一条年产50吨锰酸锂的中试生产 线ol中试合成锰酸锂的工艺具有工艺简单,流程短,材料性能稳定优良,合成成 本倌等特点,将电解二氧化锰预处理后所合成的材料具有更优良的电化学性能; 所合成的用稀土修饰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锰钴复合氧化物 Li。Mn。一,co。RE。。0.(0.95、x≤1.1,0≤y≤0.3,O≤Z≤0.5),循环300次后,容 量衰减小于15%,同时也具有比较优良的高温性能。中试生产的钴酸锂产品与, 国外同类产品比较具有较高的容量以及优良的充放电循环性能及充放电效率。y 关键词:锂离子d邑池;正极丰才料:钻酸锂;锰酸锈;稀土{参杂;中试复产 孛赢大学搏I:学挝论文 孛赢大学搏I:学挝论文 ABSTRACT Synthesis and Pilot。Production Technique Development of Cathode Materials for Rechargeable Lithium Ion Batteries Abstract The conditions by means of mechanical fluid activation have been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for systhesizing cathode materials of secondary lithium ion batteri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urce of raw materials and the recipe of the raw materials and the heat treatment wer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electroehe璃ie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thode materials.The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p蠢etreated electro.deposited mangnese dioxide(EMD)and Li2C03 were the optimal raw materials to synthesize LiMn204;the LiMn204 was of standard spinel structure and preferable charge -discharge performance when the Li/Mn mole ratio was 0.5—0.55;and the cathode materials were of relatively integrated crystal structure and high specific cap菇city and excellent charge·discharge cycle performance while being synthesized with three sequ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anzhongdah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