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2 浅谈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 [内容摘要]    李清照是宋代杰出的女词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她对诗、词、文、赋、金石、书、画无所不精,而以词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清王士祯在《花草蒙拾》中说:“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辛弃疾)称首”。李清照的词,倾诉感情真挚,善用白描手法,熔炼家常语。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后期的词,多悲叹身世,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以表达她的爱国思想。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 关键字:李清照 词 婉约派 艺术成就 李清照是我国南北宋之交的一位著名女词人。她不平凡的一生,演绎了一个古代知识女性的传奇故事,她的作品在中国妇女文学史上,更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她的词作内容情感真挚细腻,又不失高雅含蓄;表现手法灵活多样,或用典故,或用白描,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都取得了异曲同工之妙;语言清丽自然,流传如珠,同时构思精巧又讲究韵律美。自宋至今,称誉者不计其数。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李格非女清照………亦以倚声有名。”胡适《国语文学史》称:“李易安乃是宋代一个女文豪。”郑振铎《中国文学史》说:“李清照是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则认为李清照“是中国古典文学史有崇高地位的天才女作家。 李清照出生在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一个有名的学者仕宦家庭,祖籍山东济南,父祖皆出于“蚤有盛名,识量英伟”的韩琦门下。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精谙经史,擅长诗文,和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文潜、陈师道、晁补之有密切的来往,在北宋文坛上颇有名声,与廖正一等并称为“后四学土”。母亲王氏,也是一个通文墨、懂诗书的大家闺秀。李清照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文学气息十分浓厚的家庭里,她所受到的教育并不是普通女子所能相比的。李清照的词在艺术上也自成一家,被后人誉为“易安体”,“婉约正宗”,李清照的词在艺术风格上兼婉约,豪放一派而受人推崇。 一、李清照词独特的抒情特色 自宋代以来词以婉约、豪放为限,张南湖云:“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所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 (王士祯《花草蒙拾》转引)明宋征壁评易安词“其词妍婉《四库提要》也说李清照“抗轶周柳”,都指出了李清照词风格婉约的特点。所谓婉约,就是以委婉曲折的手法来抒发含蓄微约的感情,简言之,即“曲径通幽”。然而同是婉约,易安词的个性化色彩更为明显和突出。李词善于将个性化的抒情和完美的意境结合在一起,她的词不止“善于言情”,还善于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敏锐笔触,塑造抒情主人翁多愁善感,缠绵凄婉的自我形象,尤善于“短幅中藏无数曲折”,于细节中藏无限深情,含蓄幽深,生动细腻,层次缜密地传达出自我感情。如写于十七八岁的《如梦令》词: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一个天真活泼的可爱少女欢蹦乱跳的映在我们的眼前,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主人公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天真烂漫,像一颗自由的种子。作品中洋溢着的蓬勃朝气和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跃然纸上。又如她新婚不久写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别了丈夫,不免有些失落感,举目所见,不管是白云、飞雁、明月,还是落花流水,时时处处,皆与丈夫联系起来,这种感情既执著,又缠绵,摆脱不开,搁置不下:“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夫妻间的相思之情被描写得细腻委婉,使我们仿佛看到女主人眉头的一颦一蹙,心头的一震一颤,离愁别恨跃然纸上,使婚后不久的相思之情可以看到、可以感受。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精秀特绝。轻解写尽了词人漫不经心、无精打采又迷离怅惘的神情和心理,独上既是她孑然登舟、形影相吊的写照,又含蓄写出她的孤独与寂寥。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到了公元1127年,北方金兵攻破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仓皇南逃,北宋沦亡,这就是“靖康之难”。之后,李清照夫妇除了与当时许多士大夫有着同样的流亡经历处,李清照的生活还发生了一连串特殊的不幸事故,先是丈夫病逝,接着便是被人认为有通敌之嫌。李清照独身漂泊江南,流徙江浙,在妇女受歧视的封建时代,孀居是何等艰难,何况又是漂泊流浪。受此重重磨难,她的思想和健康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与摧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武陵春》);“冷冷清清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