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关大豆的毕业实习报告
篇一:大豆生产实习报告 1.大豆高产的土壤条件 土壤条件是大豆高产的基础。土壤水分状况、养分状况及土壤的一些物理性状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因子。 大豆种子萌发需要的水分较谷类作物多。大豆的幼根较柔嫩,含水量大,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才能促进幼根向纵深伸长。植株主根可达1米左右,侧根平行扩展可达米左右。土壤水分不足时,会影响其纵向和横向扩展生长。 大豆根对土壤中氧气变化很敏感。在缺氧条件下,根生长量明显减少。因此,土壤水分含量适度、耕层深厚、松紧适度,就可提供良好的水分含量和通气条件,会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在土壤学中,以土壤紧实度作为土壤耕作层水分、通气的物理性状指标,一般以容重来表示 (每立方厘米干土的克数)。大豆的适宜土壤容量为~。壤土对大豆生长最为适宜,粘砂壤土、粘壤土和砂壤土也能正常生长;砂土和粘土,持水力弱或通气差,不利于生长。 2.整地技术 种植大豆可采用平翻、垄作、耙茬、深松等整地技术。 (1)平翻 多在北方一年一熟的春大豆地区应用。通过耕翻,土壤熟化加速,有利于养分的充分利用。创造一定深度的疏松耕层,翻埋农肥、残茬、病虫、杂草等,为提高播种质量和出苗创造条件。 翻地时间因前作而不同,有时也因气候条件限制有所变化。麦茬实行伏翻,应在8月翻完,最迟不可超过9月上旬。黑土耕深25~35厘米;黄土、白浆土、轻碱土或土层薄或下层土壤含有害物质翻深不宜超过肥土层。伏翻后,在秋季待土壤充分接纳雨水后耙细耪平。玉米茬、谷子茬和高粱茬进行秋翻。秋翻时间短促,一旦多雨,则无法进行,只能待翌年春翻。秋翻应在结冰前结束,深度可达20~25厘米。秋翻地应在耕后立即耙耪,在次年春播前再次耙平并镇压,防止跑墒。春翻应在土壤“返浆”前进行,耕深15厘米为宜。 一般来讲,伏翻好于秋翻,有利土壤积蓄雨水;秋翻好于春翻,防止春播前水分过多丧失。但如果秋翻不适时,水分过多,形成大土块,效果反而不如春翻。 (2)垄作 是东北地区常用的传统耕作方法;耕翻后作垄,能提高地温,加深耕作层,增强排涝抗旱力。前作为玉米、高粱或谷子,以原垄越冬,早春解冻前,用重耪子耪碎茬管,然后垄翻扣种,垄翻后及时用木滚子镇压垄台,防止跑墒。 (3)耙茬 东北春大豆区和黄淮流域夏大豆区均有采用。耙茬是平播大豆的浅耕方法。此法可防止过多耕翻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并可减少深耕机械作业费用。 东北春大豆区,耙茬浅耕主要用于前作为小麦的地块。小麦收后,用双列圆盘耙灭茬,对角耙两遍,翌年播前再耪一遍,即可播种。 黄淮流域夏大豆区,前作冬小麦收后,先撒施底肥,随即用圆盘耙灭茬2~3遍,耙深15~20厘米,然后用畜力轻型钉齿耙浅耙一遍,耙细、耙平后播种。 (4)深松 深松耕法采用机械化作业,方法多样,机动灵活,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耕法。黑龙江省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农场,大豆种植区80%以上已经采用。利用深松铲,耕松土壤而不翻转土层,实行间隔深松,打破平翻耕法或垄作耕法的犁底层,形成虚实并存的耕层结构。垄底 深松深度一般15~20厘米,不宜过深,垄沟深松可稍深,一般可达30厘米。同时,以深松为手段还可同时完成追肥、除草、培土等作业。 1.对温度的要求 大豆是个喜温的作物,在温暖的环境下生长良好。发芽最低温度在6—8℃,以10一12℃发芽正常;生育期间以15— 25℃最适宜;大豆进入花芽分化以后温度低于15℃发育受阻,影响受精结实;后期温度降低到10—12℃时灌浆受影响。 全生育期要求 1700—2900℃的有效积温。 大豆的幼苗对低温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一般温度在不低于零下4℃时,大豆幼苗只受轻害,超过零下5℃时幼苗全部受冻害。幼苗的抗寒力与幼苗生长状况有关,在真叶出现前抗寒力较强,真叶出现后抗寒力显著减弱。============== ============ 2.对光照和光周期的要求 大豆是喜光作物,对光照条件好坏反应较敏感。由于大豆 花荚分布在植株上下部,因此上下部各位置叶片都要求得到充足的阳光,以利于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以便将有机养分输送到各部位花荚。所以栽培过程中要保证大豆群体生长植株透光良好,每层叶片都能得到较好的光照条件,进行光合作用, 才能有效地提高产量。 大豆是个短日照作物,就是说在一昼夜的光照与黑暗的交替中,大豆要求较长的黑暗和较短的光照时间。具备这种条件就能提早开花,否则生育期变长。这种对长黑暗、短日照条件的要求,只在大豆生长发育的一定时期有此反映,即当大豆的第一个复叶片出现时,就开始光周期特性反应。这种反应达到满足的标志,是花萼原基开始出现。从此之后即使放在长光照条件下也能开花结实,对光周期反应结束。大豆光周期反应的这一特性,在大豆引种时应特别注意。品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行动方案.docx
- 模拟试题1--整理(考试用)--120418.doc VIP
- 儿童绘本故事《三只小猪盖房子》PPT课件(带动画).ppt
- 高一地理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江苏教育版.docx VIP
-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习题(1).doc VIP
-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习题.docx VIP
- 《基于核心素养语文教学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课题立项申报书.docx VIP
- 浙江衢州市常山粮食收储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pdf
- 创意思维在设计中的参与方式之三横向思维法.ppt
-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十总镇公开招录12名工作人员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