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与肠内营养_1503.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炎症性肠病与肠内营养 主要内容 逐年递增 地域特点 发达地区明显高于经济落后地区 中国:亚洲最高! 中国发病率(3.44例/10万人) 发病率(incidence) 国家 年份 UC (/10万人) CD (/10万人) 全球 2011 0.5~24.5 0.1~16 北美 1993 8.3 6.9 2004 14.3 14.6 英国 1994 13.9 8.3 澳大利亚 2013 7.47 14.61 亚洲 2013 0.76 0.54 日本 1998 1.95 1.2 广州 2013 2.05 1.09 成都 2013 0.42 0.15 大庆3 2014 0.13 1.64 1. Siew C. Ng,et al.Best Practice Research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2014,28:363-72 2. Siew C. Ng,et al.Gastroenterology,2013,145:158-65 3. Hong Yang,et al.PLoS One.2014 Jul 16;9(7):e101296 2. Siew C. Ng,et al.GASTROENTEROLOGY 2013;145:158–165 20-40岁为多发年龄段 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亚太地区IBD新发病率(2011.4~2012.4) 亚太地区IBD年龄标准化发病率 IBD年龄标准化死亡率(每10万人) 亚太地区发病率 (例/100000) 年龄分类(岁) 性别相关亚太地区IBD发病率 患病率(prevalence) 1. Siew C. Ng,et al.Best Practice Research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2014,28:363-72 4. APDW2004 Chinese IBD Working Group. 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6,21(6):1009-15 国家 年份 UC (/10万人) CD (/10万人) 北美 1998-2000 248 319 2004 238 201 英国 1996 122 214 日本 1965 5.5 5.85 2005 63.6 21.2 中国 1950-2000 7 - 1990-2003 11.6 1.4 中国: 近20年来病例报道数明显增多 缺乏大规模、高质量的流行病学研究 无患病率等数据 易感基因 人种: 高加索人 影响因素 剖腹产 母乳喂养≦12月 15岁前未用抗生素 饮食:西方饮食模式(western diet,即高脂高糖少纤) 食物过敏原(allergy): 抗生素 肥胖 缺乏运动 维生素D缺乏 吸烟? 1 Siew C. Ng,et al.Best Practice Research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2014,28:363-72 5 Siew C. Ng,et al.Gut.2014;0:1-9. IBD的疾病特点 病变范围广泛,病情反复,并发症多 UC病变主要局限于结肠,而CD可发生在胃肠道任何部位, 尤其是小肠容易受累,因而CD病人营养不良较UC更常见 85%的IBD患者伴有营养不良. 6 Lomer MC.Proc Nutr Soc.2011 Aug;70(3):329-35. CD治疗 治疗目的:诱导缓解、维持缓解、粘膜愈合、防治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 活动期治疗: 营养治疗(EN,PN,营养素补充) 药物 手术:较UC多见,确诊10年后手术率46.6%(37.7~57.7%) 特殊类型CD和并发症治疗 疗效评估:临床缓解、内镜缓解、黏膜愈合 7.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炎症性肠病学组.中华内科杂志.2012;51(10):818-831.. 治疗目标: 诱导并维持临床缓解及黏膜愈合,防治并发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活动期治疗: 一般治疗: 药物治疗:氨基水杨酸类、激素、硫嘌呤类药物、英夫利西 拯救治疗:环孢素 手术治疗 缓解期维持治疗: 药物治疗:氨基水杨酸类、激素、硫嘌呤类药物、英夫利西 治疗疗程:氨基水杨酸制剂维持治疗的疗程为3~5年或更长 外科手术治疗 UC治疗 7.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炎症性肠病学组.中华内科杂志.2012;51(10):818-831.. 主要内容 CD UC 体重下降 65-78% 18-56% 低蛋白血症 45-80% 26-

文档评论(0)

xiang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