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经历与性别劳动分化-社会学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留守经历与性别劳动分化 ———基于农民工输出地和打工地的实证研究 王  欧 提要:基于对农民工输出地和打工工业区的田野调查,本研究发现,留守 经历导致留守儿童性别劳动分化,即留守女孩必须承担一系列再生产劳动, 留守男孩则很少参与劳动并将闲暇用于玩游戏。 现行劳动体制一方面向留 守家庭转嫁再生产劳动,另一方面又强化了农民工家庭的性别权力,将再生 产劳动性别化为女性劳动;为应对家庭再生产劳动困境,留守老人和打工家 长基于该性别权力模式,促成了留守儿童的性别劳动分化。 留守提前形塑了 性别化的劳动习惯,为新生代农民工的性别劳动分化奠定了根基。 关键词:留守经历  劳动体制  性别权力  再生产劳动  新生代农民工 一、引  言 2016年夏天,我和一位新生代男工穿梭于深圳J 工业区找工作, 发现许多招聘广告直白地写明只招(18-35岁的)女工或女工优先,一 ① 些工厂门口还打出“大量招收女普工”的标语。 随着农民工劳动力逐 渐实现代际更替,“人口红利”也趋于衰竭(蔡昉,2010),本已招工困难 的工厂为何在招聘新生代农民工时盛行“女工偏好”? 一位参与面试 的生产主管给出了答案:“男工会偷懒、聊天、玩手机,也不服管教;女 工比较听话、勤快,出了问题也好对付”。 显然,新生代农民工在劳动 习惯、劳动纪律等方面已出现巨大的性别分化,并且其中很大一部分有 留守经历。② 随着新生代农民工登上“世界工厂”的舞台,研究者已注意到劳动 ① 按学术惯例,笔者对文中涉及的所有人名、地名都做了匿名化处理;文中的“新生代农民 工”是指出生于1980年及以后的农村户籍的打工者。 ② 农村留守和流动儿童的数量都很庞大,2010 年分别达6102 万和 3581 万(段成荣等, 2013a,2013b)。 留守与流动在不同时段相互交替,实质上同属一个而非两个群体(谭深, 2011)。 这些儿童通过升学实现社会流动的比例十分有限,多数将成为新生代农民工 (李春玲,2014;Xiong,2015)。 123 社会学研究   2019.2 ① 习惯和劳动纪律的代际变化。 现有研究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已不具备 其父辈那样的吃苦耐劳、坚韧隐忍的劳动品质,不再能忍受工厂中的单 调劳动和严苛管理,而代之以对劳动体制的强烈愤怒与不满、频繁地更 换工作和以行动表达利益诉求等一系列“新特性”(Pun & Lu,2010;清 华大学社会学系课题组,2013a;蔡禾,2010)。 在政治经济与城乡结构 未曾松动的情况下,研究者发现,拆分型劳动力再生产体制下的留守、 流动与学校教育等社会化经历,是形塑劳动“新特性”的关键过程 (Lee,2016;清华大学社会学系课题组,2013b;梁宏,2011)。 该劳动体 制割裂了亲子关系、提供了更好的经济条件,使留守儿童从小缺少务农 经历、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责任感;日益瓦解的农村社会和长期离散的农 民工家庭则进一步使留守儿童远离劳动经历;留守成为持续脱嵌于农 村社会、为新生代农民工的“新特性”做准备、迫使现行劳动体制面临 困境的过程(汪建华、黄斌欢,2014;黄斌欢,2014;谢东虹,2016)。 本文认为,以上解释没有注意到拆分型劳动力再生产体制可以通 过重构农民工家庭结构来对留守经历产生巨大影响,从而忽视了新生 代农民工中持续存在的性别劳动分化。 本文基于对农民工输出地和打 工地的追踪调查,提出拆分型劳动力再生产体制通过向留守家庭跨代 转嫁再生产劳动、重构农民工家庭的性别权力结构和对留守儿童的劳 动参与进行性别化干预三个机制,在儿童留守时期提前形塑出性别化 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态度,进而被“世界工厂”和父权制家庭识别和利 用,为新生代农民工的性别劳动分化奠定根基。 二、结构视角与留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