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临床意义: RT最早作为内源性凝血系统相关凝血因子缺陷的筛选检查,但由于这个试验不如APTT,又容易受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影响,目前只用来筛选是否存在病理性抗凝物质增多。 * 延长的复钙时间如被1/10量的正常血浆所纠正,则表示受检血浆中缺乏内源凝血因子;如不被少量正常血浆纠正,提示存在异常抗凝物质。 * 血浆纤维蛋白原Fg * 纤维蛋白原的测定方法众多,大体上分三大类: 基于经加凝血酶后,形成纤维蛋白的方法,即可凝固蛋白法。 物理、化学测定法。 免疫学测定法。 * 目的和原理 * 为了解凝血途径最后环节的状况,排除纤维蛋白原减少、异常对凝血筛选试验的影响,了解纤溶活动度等可选择本试验。 * Clauss法以凝血酶作用于受检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使其形成纤维蛋白,血液凝固。 * 纤维蛋白原的量与凝固时间成负相关,检测结果与参比血浆制成的标准曲线对比可得出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 步骤: 将参比血浆用血浆稀释液作原倍、1:2、1:4、1:8、1:16稀释5管。 取稀释血浆0.2ml于小试管中,置37℃水浴预热2分钟,再加凝血酶溶液0.1ml,记录时间。 * 相关分析: 首先先清除内存。INV+AC,浓度(log或In)XD,YD输入(如不取对数,浓度直接输入XD,YD 读取值DATA输入;全部数据输入完毕,按INV+9读出相关系数r。 待测读数INV+log或In→读出相关浓度。 如不取对数,待测读数直接INV+?x→读出相关浓度。 最终浓度需根据样品稀释倍数乘积。 ^ * 标准曲线: t(s) 25 20 15 10 5 0 0.5 1 1.5 2 2.5C(g/L) * 如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大于4 g/L时,应稀释血浆后重测,结果乘以稀释倍数。低于0.8 g/L时,需将原血浆改为1∶2或1∶5稀释,在标准曲线上查得结果后,除以5或除以2。 * 正常参考值: 2~4mg/ml * 临床意义: 纤维蛋白原增高除生理情况下的应激反应、妊娠后期外,主要出现感染、灼伤、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多发性骨髓瘤、糖尿病、败血症等。 纤维蛋白原减少见于DIC、原发性纤溶亢进症、重症肝炎、肝硬化和溶栓治疗时。 * 评价: Clauss方法测定的是纤维蛋白原功能,因此需纤维蛋白原结构正常,且有一定的含量,对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和因此后纤维蛋白原血症应改用ELISA和RIA等免疫检测手段。 * 主要误差来源: 血浆稀释不准。 凝血酶活性不足或失效。凝血酶一般应在低温保存,稀释后在塑料(聚乙烯)试管中,置4℃可保存活性24小时。 测定终点观察不准确,尤其是纤维蛋白原含量高时,往往很快即凝固,手工法重复性较差,不易做准。 * 血浆凝血酶时间TT * 原理 以标准凝血酶溶液加入受检血浆,使凝血酶裂解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造成血浆凝固,此时所需时间为凝血酶时间。 * 方法: 0.1ml血浆+0.1mlTT试剂,37℃水浴中观察凝固时间。 * 正常参考值: 16~18S * 评价: 时间大于正常参考值3秒:DIC、肝脏病变。 * TT时间缩短,并不代表高凝状态或DIC前期,是技术原因。如操作失误,组织液混入血标本,标本在4℃环境中放置过久。 * * * * * * * * * * * 目的:掌握玻璃试管法凝血时间测定的方法 * 原理: 离体静脉血与玻璃表面接触后,血中XII因子活化并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最终生成纤维蛋白而使血液凝固所需的时间。 * 器材: 6mm直径玻璃试管3支 静脉采血器材 37℃恒温浴箱 秒表 * 步骤:3支试管各1ml血,每隔0.5min倾斜,第一管计时后,立即观察第二、三管并计时,直至血液凝固。 结果判断:从血液刚进入注射器至第3管凝固所需时间即为凝血时间。 * 正常参考值:4~12分钟 报告方式:CT X.Xmin(玻璃试管法) * 注意事项: 试管应洁净干燥,抽血应“一针见血”且血液中不含泡沫。 温度恒定为37℃,倾斜试管角度应在30°左右。 * 评价: 凝血时间曾用玻片法测定,但由于毛细血管采血,易混入组织液而使凝血时间正常,属于淘汰方法。 延长:严重内源性凝血途径凝血因子有缺陷;血中抗凝物质增多;肝素治疗 缩短:高凝状态(DIC早期) * 凝 血 酶 原 时 间 P T * 原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盆景制作工具及材料.ppt VIP
- 会计数字的书写.pptx VIP
- 《GB 38507-2020油墨中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含量的限值》(2025版)深度解析.pptx
- 猪热应激及抗应激策略.ppt VIP
- 二年级数学用乘法解决问题评课稿.docx VIP
- 《卷烟感官评吸技术》试题有答案.docx
- 家长可以VS不可以查看未成年子女的个人信息辩论赛 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docx VIP
-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天府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 数学试题(含解析).docx VIP
- 猪的热应激及抗应激策略.ppt VIP
- rmg系列USZ08超声流量计使用说明书.pdf VIP
文档评论(0)